[发明专利]混匀离心过滤标本处理一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2695.9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4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于修安;郭其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信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1/38;G01N1/40;G01N1/28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思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1 | 代理人: | 孙文杰 |
地址: | 361026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翁角***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过滤 标本 处理 一体 装置 | ||
混匀离心过滤标本处理一体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杯体、盖子、过滤组件;其中,过滤组件设置在杯体内,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支撑架、下支撑架及过滤网组成一个封闭空间,需要检测样本放入封闭空间内通过旋转、震荡、渗透、搅拌、离心力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方式将过滤组件内的需要检测样本与杯体内的介质液体混匀并经由过滤网过滤到杯体内待用,可过滤高浓度的样本混合液及微小物质的过滤,全过程密闭加液,密闭混匀,密闭过滤,密闭吸液,剩余液体密闭保存于杯体内部,可防止样本挥发,气味挥发等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与一种检测设备有关,具体涉及一种混匀离心过滤标本处理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标本检测容器如沃文特的“一次性标本采集管”,具体结构如图1,由1、上密封塞,2、O型圈,3、盖子,4、杯体,5、中密封塞,6、取样勺,7、过滤网,8、下密封塞、9、底盖组合,工作时先取下盖子,往杯体内加入样本,再盖上盖子,通过穿刺加液针穿透上密封塞,往杯体内加液体,通过穿刺针由底部向上穿通过密封塞往内充气混匀,再通过此针吸样本液用于他用,虽然解决密封加液密封混匀,对于高浓度的样本及目数大于200目的过滤网,过滤效果很不理想,经常发生无法得到足量的应用液体,还有吸液针朝上安装在清洗上不容易清洗干净,容易产生交叉污染。
另外,还有一种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改进的“底部控制式过滤组件”,具体结构如图2,包括1、上密封塞,2、盖子,3、杯体,4、过滤网1,5、中心柱,6、密封塞,7、弹簧,8、引流件,9、底盖,10、取样勺,11、过滤网2。工作时,先取下盖子往杯体内加入样本,再盖上盖子并取下底盖,通过穿刺加液针穿过上密封塞并往杯体内加液体,通过旋转方式混匀,使用特制试管顶住引流件往上运动,样本液体通过过滤网、中心柱及引流件流到特制试管,再取走装有样本液的试管,用于各种检测。但是接完样本的试管是开口的,样本不能密闭保存,而且需要独立的试管配合过滤给后期自动化设备设计及使用增加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匀离心过滤标本处理一体装置,其可过滤高浓度的样本混合液及微小物质的过滤,全过程密闭加液,密闭混匀,密闭过滤,密闭吸液,剩余液体密闭保存于杯体内部;可防止样本挥发,气味挥发等污染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混匀离心过滤标本处理一体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杯体、盖子、过滤组件;其中,过滤组件设置在杯体内,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支撑架、下支撑架及过滤网组成一个封闭空间,需要检测样本放入封闭空间内通过旋转、震荡、渗透、搅拌、离心力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方式将过滤组件内的需要检测样本与杯体内的介质液体混匀并经由过滤网过滤到杯体内待用。
进一步,所述的过滤组件的上支撑架为环套状结构,外环旋设在杯体上,内环容置在杯体内且上下两端导通,内环上部安装密封塞,内环与杯体内壁间留有间隔空间,下支撑架设置在杯体底部,内环与下支撑架之间的空间设置过滤网;上支撑架的内外环与杯体之间设有密封垫,且上支撑架上位于内环与杯体内壁之间开设有通孔保证密封垫封住该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过滤组件的上支撑架为环套状结构,外环旋设在杯体上,内环容置在杯体内且上下两端导通,内环上部安装密封塞,下支撑架设置在杯体底部,内环与下支撑架之间的空间设置过滤网;上支撑架的内外环与杯体之间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盖子旋设在杯体顶部,过滤组件的上支撑架卡设在杯体上部,上表面与杯上壁平齐,盖子与杯体及上支撑架之间设有密封垫,下支撑架设置在杯体底部与杯体底部留有空间且与杯体内腔相连通,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的空间设置过滤网;杯体底部形成贯通孔与杯体内连通,密封塞设置在杯体底部封堵住该贯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下支撑架底部设有空槽与杯体内腔连通。
进一步,杯体内预留介质液体或用穿刺加液针穿过密封塞中间往过滤组件内加入介质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信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信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26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