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3130.2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明;李青;龚成周;郝永刚;李继伟;唐坤元;杜小刚;祖国栋;苏六帅;曹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诚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65 | 代理人: | 刘天钰 |
地址: | 43006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组合 架设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架设系统工作状态的准备;运梁车将钢混组合梁的钢梁框架的各组件分别运输到桥面吊机的下方,桥面吊机的吊装机构将各组件分别起吊到施工平台上并进行拼装;辅助吊装桥面板;架设系统过跨状态的准备;桥面吊机纵移到下一个施工位并站位固定;前吊梁沿上纵梁向后走行到施工平台前端吊装的位置并对施工平台前端进行吊装;拆除施工平台与已架设钢梁段和刚架设钢梁段之间的临时固定;施工平台的前端和后端同步走行,完成过跨工作。该方法能够通过尾部喂梁实现钢混组合梁的架设,同时可连续施工,施工效率较高且施工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
背景技术
钢混组合梁包括位于两侧的钢边梁、连接于两侧钢边梁之间的一根以上的钢横梁以及桥面板,其中钢边梁和钢横梁共同形成钢梁框架,桥面板嵌设于钢梁框架上。一般在施工时,通常先将钢混组合梁在工厂进行预先拼装制造,再对一节一节的钢混组合梁进行架设,目前公路及跨江跨海大桥上钢混组合梁的架设一般通过桥面吊机完成。桥面吊机在吊装钢混组合梁时,需要通过钢栈桥或运梁船将预先拼装好的钢混组合梁运至桥底,再通过桥面吊机上的起重天车吊装架设。但是桥面吊机在架设施工时存在以下问题:(1)在施工时桥底环境非常复杂,尤其是在公路桥的架设施工时,桥底可能有铁路编组站和铁路线等不可拆除或进行有效防护的建筑,加大了施工的难度;(2)桥面吊机吊装时吊机自重以及吊装的预拼钢混组合梁的重量对桥面上已架设钢梁段产生的载荷较大,另外,若架设时间较长,载荷作用的时间也较长;(3)在吊装架设时,由于吊具无法固定,预拼钢混组合梁在架设时晃动导致拼装操作较难,费时费力;(4)桥面吊机起吊高度较高,且对周边环境无安全防护,在吊装及拼装时的安全问题较难保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尾部喂梁实现钢混组合梁散拼架设,降低单次吊装起重量同时减小施工过程中已架钢梁的施工荷载,解决了桥下不能喂梁时的喂梁难题,施工效率较高且施工安全性高。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架设系统工作状态的准备:桥面吊机在已架设钢梁段的上部站位并固定,将施工平台后端的两侧悬挂并临时固定于已架设钢梁段前端的底部,施工平台前端的两侧吊装在桥面吊机的上纵梁前端的前吊梁上,施工平台整体水平;
(2)架设系统工作状态准备完成后,运梁车将钢混组合梁的钢梁框架的各组件分别运输到桥面吊机的下方,桥面吊机的吊装机构将各组件分别起吊到施工平台上并进行拼装;
(3)钢梁框架拼装完成后,在钢梁框架上安装斜拉索并进行张拉固定,再通过桥面吊机将桥面板吊装到钢梁框架上,完成桥面板的拼装,再次对斜拉索进行张拉,完成钢混组合梁的架设;
(4)架设系统过跨状态的准备:将施工平台与刚架设钢梁段的前端进行临时固定,拆除施工平台和桥面吊机之间的吊装,吊装机构走行到桥面吊机的后端停放并锚定,拆除桥面吊机与已架设钢梁段的固定,准备纵移过跨;
(5)桥面吊机纵移到下一个施工位并站位固定;
(6)前吊梁沿上纵梁向后走行到施工平台前端吊装的位置并对施工平台前端进行吊装;
(7)拆除施工平台与已架设钢梁段和刚架设钢梁段之间的临时固定,施工平台后端通过反挂轮悬挂在已架设钢梁段前端底部的工字型轨道上;
(8)施工平台的前端和后端同步走行,完成过跨工作;
(9)恢复至架设系统的架设状态,准备进行下一节段的安装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31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