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统计和凹凸性的点云数据集构建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77736.3 | 申请日: | 2022-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2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余思佳;赵志彬;王华磊;胡任杰;黄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10/774 | 分类号: | G06V10/774;G06V10/762;G06V10/30;G06V10/2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2 | 代理人: | 李龙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统计 凹凸 数据 构建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统计和凹凸性的点云数据集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目标原始点云数据,进行基于特征的滤波去噪;
步骤2:第一次聚类,对点云进行超体聚类过分割,得到体素块集合;
步骤3:第二次聚类,对步骤2获得的各体素块进行LCCP聚类,得到LCCP聚类集合;
步骤4:第三次聚类,基于点特征直方图对LCCP聚类集合进行条件欧几里得聚类,得到最终聚类集合;
步骤5:根据最终聚类集合的结果将点云进行标记,组织文件得到点云数据集;
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步骤3得到的LCCP聚类集合中的类别数为
步骤4.2、将质心构建为八叉树结构T;
步骤4.3、建立待处理集合P,集群列表C,以及类别质心队列Q,将所有质心添加到待处理集合P中;
步骤4.4、对每一个质心,判断以质心为球心的球体内的候选点的类别;
步骤4.4.1、判断待处理集合P是否为空,若P是则算法终止;否则从P中随机取出一个质心放到类别质心队列Q中,并从P中去除该质心;
步骤4.4.2、对类别质心队列Q中的质心逐个执行以下操作:
在半径为R的球体中搜索的邻居点集合;使用巴氏距离比较法计算点与中的每一个邻居点的PFH特征的巴氏距离:
若,则断定点与代表的两个类别集合不属于同一类;
若,则将点添加到类别质心队列Q中,并从P中去除;
其中,R、由用户自定义,将处理完的点标记为已处理,当类别质心队列Q中所有质心均标记为已处理时,转到步骤4.4.3;
步骤4.4.3、将类别质心队列Q中的点集添加到集群列表C中的第k项,重置类别质心队列Q为空,转到步骤4.4.1;其中,,为最终聚类集合的类别数目,点云中的点被聚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统计和凹凸性的点云数据集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获取目标原始点云数据,扫描点云数据,构建八叉树,其中点云中点的个数为n,任意一点的邻域点集为,其中,表示的最近邻点的个数,其初始值由用户给定;
步骤1.2、求解每一个点与其他点的局部邻域距离;
步骤1.3、求解当前所有点局部邻域距离的平均值(
步骤1.4、如果,转到步骤1.5;否则转到步骤1.6,由用户设定;
步骤1.5、逐点判断点的局部邻域距离,如果,则:如果此时,则将点去除,如果,则更新,重新计算;同时,转到步骤1.3,其中为标准差,为给定值;
步骤1.6、逐点判断点的局部邻域距离,如果,就将点去除,否则就保留点,处理完所有的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统计和凹凸性的点云数据集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获取体素块集合中邻接体素块之间的局部凹凸性,具体方法为:当体素块集合中邻接体素块连接时,采用CC准则获取所述邻接体素块的局部凹凸性;当体素块集合中邻接体素块不连接时,采用SC准则获取所述邻接体素块的局部凹凸性;
步骤3.2、在标记完各个区域之间的凹凸关系后,采用区域生长算法将小区域聚类成较大的区域,得到LCCP聚类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统计和凹凸性的点云数据集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包括以下步骤:
对分好类的点群进行编号并与目标标签一一对应,然后将每一个点以(x坐标,y坐标,z坐标,标签编号)的四元组形式存储在H5文件中,将标签编号与类别名称一一对应,以(标签编号,类别名称)二元组形式存储在txt文件中,H5文件、txt文件共同组成点云数据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77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