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中型高炉出铁场厂房排热控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8399.X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1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珲;娄可宾;王天莹;张璞;杨雅娟;朱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C21B7/14;C21B7/22;B08B15/02;E04H5/02;E04D13/00;E04D13/17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张东山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中型 高炉 出铁 厂房 排热控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中型高炉出铁场厂房排热控烟系统,出铁场包括设置在厂房中心的高炉、置于高炉下方的多个出铁口以及对应于出铁口的主沟,沿主沟一侧开设有铁沟和残铁沟,残铁沟和铁沟并排且远离主沟的一端设置有摆动流嘴,位于主沟的另一侧设有渣沟,以及在主沟和渣沟的交汇处设置的撇渣器,控烟系统包括设置在高炉的出铁口、主沟、铁沟、残铁沟、渣沟和摆动流嘴上的吸风部件,其用于将厂房内高炉的出铁口、主沟、铁沟、残铁沟和渣沟产生的热量排出,本发明加强厂房通风排热,提高出铁场烟尘捕集效率,改善生产作业环境,除尘和通风换热为两个独立系统,通过协调作用实现厂房通风除尘。降低厂房机械通风量实现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出铁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中型高炉出铁场厂房排热控烟系统。
背景技术
高炉出铁场在出铁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热量。出铁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尘大部分被集尘罩捕集后进入烟气处理装置,但受到工艺条件的限制,烟尘并不能完全捕集,且除尘罩容易产生粉尘逃逸。绝大部分逃逸烟尘粒度小于微米级,气流在大体积厂房内流动复杂,粉尘收集困难。烟气的产生部位如铁口、铁沟、渣沟、撇渣器、摆动流嘴等都位于操作人员呼吸带以下,粒径小的烟尘极易被人体吸入导致混合尘肺,直接影响到工人的身体健康,也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随着钢铁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控制车间内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出铁口除尘大多为炉前密闭室加除尘罩,操作工人需要进密闭室内作业,而密闭室内部温度高、粉尘污染严重,且内部环境昏暗极易发生危险。即使拆除炉前密闭室,出铁口和主沟的高温烟尘产生量大,一般除尘罩也无法完全捕集,导致厂房岗位粉尘浓度高,大量无组织烟尘进入空气,污染周边环境。一些出铁场为了提高捕集效率增大抽风量,导致能耗大大增加。
多数高炉出铁场设计的重点在“除尘”上,却忽略了厂房的通风换热。高炉出铁时铁水温度高达1100℃,会在厂房内形成多处高温热源,热辐射强度高达10000W/m2,局部工作区辐射温度达到100℃,厂房内高温及强辐射的存在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及生产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有一些出铁场同时进行除尘和通风换热,厂房热环境有所改善但机械通风量大大升高,导致运行成本上升,且容易造成大量无组织烟尘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因此,有必要针对高炉出铁场控烟排热方面的不足和需求,对出铁场通风换热结构设计和烟尘治理措施进一步优化设计,根据厂房结构特点和各产尘点的烟尘排放特性制定控烟和排热措施,分点位精准控制,从而降低机械通风量和能耗,加强厂房通风排热,提高出铁场烟尘捕集效率,改善生产作业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中型高炉出铁场厂房排热控烟系统,以解决厂房通风排热效果差以及出铁场烟尘捕集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中型高炉出铁场厂房排热控烟系统,所述出铁场包括设置在厂房中心的高炉、置于所述高炉下方的多个出铁口以及对应于所述出铁口的主沟,沿所述主沟一侧开设有铁沟和残铁沟,所述残铁沟和铁沟并排且远离所述主沟的一端设置有摆动流嘴,位于主沟的另一侧设有渣沟,以及在主沟和渣沟的交汇处设置的撇渣器,所述控烟系统包括设置在高炉的出铁口、主沟、铁沟、残铁沟、渣沟和摆动流嘴上的吸风部件,所述控烟系统还包括负压设备以及连接在所述吸风部件和所述负压设备之间的管路系统,其用于将所述厂房内高炉的出铁口、主沟、铁沟、残铁沟和渣沟产生的热量排出。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风部件包括连接在出铁口侧部边缘的第一吸风罩组、置于所述主沟上方的第二吸风罩组、置于所述铁沟侧部边缘的第三吸风罩组、置于所述渣沟侧部边缘第四吸风罩组、置于残铁沟侧部边缘的第五吸风罩组、置于所述摆动流嘴上的第六吸风罩组、置于所述撇渣器上的第七吸风罩组;其中所述第一吸风罩组、第二吸风罩组、第三吸风罩组、第四吸风罩组、第五吸风罩组、第六吸风罩和第七吸风罩组组均与所述管路系统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83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