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R和Ki-67表达比值在EC和AH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预后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8416.X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1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伟;肖泽睿;王益勤;何翊娇;王志启;沈丹华;王建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74 | 分类号: | G01N33/74;G01N33/68;G16H5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闫书宁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r ki 67 表达 比值 ec ah 保留 生育 功能 治疗 预后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子宫内膜组织中ER和Ki‑67表达比值在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预后中的应用。本发明将53例EC和68例AH患者口服MPA或MA,之后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或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根据完全缓解后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然后对免疫组化分析ER、PR、P16、P53、PTEN、Ki‑67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Ki‑67表达率对EC和AH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的预测意义较大,ER/Ki‑67的最佳临界值(3.55)比单一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更能预测EC和AH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复发。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子宫内膜组织中ER和Ki-67表达比值在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预后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EC可能由前驱病变发展而来,主要是AH,29%未经治疗的AH患者可能会发展为癌症。AH和EC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然而,很多EC患者诊断年龄在44岁以下,因此手术不是最佳选择,尤其是希望保留子宫生育能力的未产妇。据报道,EC患者接受孕激素为主保守治疗的缓解率为50-80%,妊娠率为25-30%,然而,复发率高达24-40%。因此,寻找EC患者或A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的因素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与EC患者或A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是否复发相关的指标仍然未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预测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预后。
本发明首先保护一种系统,包括检测ER和Ki-67的表达量的系统;所述系统用于预测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预后。
所述系统具体可由检测ER和Ki-67的表达量的系统组成。
上述任一所述系统中,所述检测ER和Ki-67的表达量的系统可包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ER和Ki-67表达量所需的试剂和/或仪器。
上述任一所述检测ER和Ki-67的表达量的系统具体可由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ER和Ki-67表达量所需的试剂和/或仪器组成。
上述任一所述系统还可包括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可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下列步骤:
(1)接收诊断阈值;所述诊断阈值通过以下步骤确定:利用所述检测ER和Ki-67的表达量的系统测定若干患者的离体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ER和Ki-67的表达量,获得每份标本ER/Ki-67比值;之后根据所述若干份标本的ER/Ki-67比值绘制ROC曲线,确定所述诊断阈值;
(2)接收通过所述检测ER和Ki-67的表达量的系统检测待测患者的标本得到的待测患者的离体子宫内膜组织中ER和Ki-67的表达量,计算待测患者的ER/Ki-67比值;
(3)将步骤(1)获得的所述诊断阈值与步骤(2)中获得的ER/Ki-67比值比较,如果待测患者的ER/Ki-67比值高于诊断阈值,则得到并输出判断结果1;如果待测患者的ER/Ki-67比值低于诊断阈值,则得到并输出判断结果2;其中所述判断结果1为所述患者预后良好;所述判断结果2为所述患者预后不良;
所述ER/Ki-67比值为ER表达量和Ki-67表达量之比;
所述患者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
上述任一所述系统具体可由上述任一所述检测ER和Ki-67的表达量的系统和上述任一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组成。
上述任一所述系统还可包括输入输出装置和/或存储器;
所述接收诊断阈值可为从输入输出装置输入诊断阈值;
所述接收诊断阈值可为从存储器中调用预先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诊断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84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