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78770.2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4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马冲冲;陈怀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陶洪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缓冲 功能 车前 骨架 总成 汽车 | ||
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涉及汽车骨架领域。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包括连接有缓冲吸能装置和可拆卸受力杆的骨架总成主体;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固定于骨架总成主体的接触受力杆、固定于接触受力杆顶部的阻尼搭载块及与阻尼搭载块通过至少两个多分导受力模块连接的接触导力阻尼块;多分导受力模块包括受力推导块、两个分别与受力推导块一端两侧铰接的转动轴、分别与两个转动轴远离受力推导块一端铰接的分导受力推杆,每个分导受力推杆均连接有分导压杆,每个分导压杆均通过可沿其轴向移动的缓冲吸能机构与对应阻尼搭载块连接。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能够提高骨架的受力缓冲性能和抗冲击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骨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四驱汽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保证电动四驱车车体具备良好的使用强度,需要使用结构强度和缓冲吸能性能强的车前围骨架,但是现有的车前围骨架在使用过程中正面碰撞受力强度有限,且不便于对受力杆进行更换和不便于调节配装的长度,导致配装不便。
因此,需要一种缓冲吸能性能强和容易更换受力杆的车前围骨架总成。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及汽车,其能够有效的提高骨架正面受力的缓冲性能和抗冲击能力。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吸能功能的乘用车前围骨架总成,其包括骨架总成主体,骨架总成主体的内侧连接有至少一个缓冲吸能装置,骨架总成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至少一根可拆卸的受力杆;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固定于骨架总成主体的接触受力杆、固定于接触受力杆顶部的阻尼搭载块及与阻尼搭载块通过至少两个多分导受力模块连接的接触导力阻尼块;多分导受力模块包括受力推导块、两个分别与受力推导块一端两侧铰接的转动轴、分别与两个转动轴远离受力推导块一端铰接的分导受力推杆,每个分导受力推杆均连接有分导压杆,每个分导压杆均通过可沿其轴向移动的缓冲吸能机构与对应阻尼搭载块连接,每个分导压杆上还套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的内搭载卸力箱,内搭载卸力箱与对应阻尼搭载块连接,分导压杆和内搭载卸力箱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分导压杆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圆盘形的接触分力块,接触分力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内装卸力推杆,两个内装卸力推杆分别连接有与内搭载卸力箱内部顶壁和底壁抵压的第一弹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缓冲吸能机构包括一端滑动套设于分导压杆上的卸压阻尼套筒、多个沿分导压杆周向间隔布置的收折推杆、分别与各个收折推杆铰接的双向分力推板及与双向分力推板一一对应的受力基座,卸压阻尼套筒另一端连接对应阻尼搭载块,受力基座固定于卸压阻尼套筒外壁,收折推杆的一端与分导压杆远离分导受力推杆一端铰接,另一端贯穿出卸压阻尼套筒外部铰接对应的双向分力推板,受力基座两端与对应双向分力推板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双向收折卸力架铰接,双向收折卸力架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和第二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受力基座和对应双向分力推板铰接,受力基座与对应双向分力推板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弹簧,卸压阻尼套筒上开设有供收折推杆穿过的滑动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受力杆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柱的受力杆本体及至少一个可沿连接柱轴向移动的限位装夹套,限位装夹套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接孔,连接柱远离受力杆本体一端的外壁开设有与卡接孔一一对应的预留收纳槽,每个预留收纳槽的底壁分别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伸入对应卡接孔的卡接块,限位装夹套还连接有与卡接孔一一对应的推导接入板,每个推导接入板均连接有可沿其移动以插入或脱出卡接孔的卡接块推杆,骨架总成主体连接有至少一个可套设于连接柱上的连接套。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受力杆远离连接套的一端连接有可沿其移动的可调长度连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87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