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棒健身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9146.4 | 申请日: | 201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2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七只碗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1/072 | 分类号: | A63B21/0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健身 器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棒健身器械,尤其适合于中国式摔跤基本功训练器械。该小棒由供双手握棒进行锻炼的圆棒构成,该圆棒上一分为二分成两个单手握区域,锻炼时双手握住圆棒的两个单手握区域进行扭动推拉动作,圆棒由塑料制成,可以实心的,也可以是中空的,特别是对于中空的圆棒还可以制成带有透明密封空腔的圆棒(制作材料为透明塑料),透明密封空腔是通过棒体上的开口和开口盖的密封而形成。密封空腔内装有水,当人双手握棒锻炼时,棒体内部空腔里的水会随着小棒的舞动而掀起水花,因为空腔是透明的,人能看见水花,具有锻炼的趣味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国式摔跤基本功训练器械。
背景技术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CN201710026930.8,申请日为20170115,名称为一种小棒健身器械的在先申请的分案申请。
在先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为对比文件1(CN103331015A,申请公布为2013年10月2日) 公开了一种摔跤用训练棒,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摔跤用训练棒,包括棒体,以及设置在棒体两端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具有防滑凸起或防滑花纹;所述握持部的两端设置有防脱手限位凸起,这些技术特征是一个整体,是不能拆分或缺的,缺少一个就不能构成摔跤用训练棒。对比文件1并不是改变这些技术特征的构成,对比文件1实际做的是:“所述训练棒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能够相对于所述空腔壁滑动的填充物”(参见对比文件1权利要求1)。对比文件1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达到“填充物会在空腔内滑动,其会从发力端转移到待发力段,训练棒重量不固定,力量负荷随动作变化而变化”的技术效果(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对比文件1实施方式一记载可知:对比文件1一种摔跤用训练棒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包括棒体101,以及设置在棒体两端的握持部102,在握持部102的两端设置有防脱手限位凸起103,防脱手限位凸起为环形结构,握持部在位于其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或防滑花纹1021,在握持部102的外部还可以套装有非金属材料防滑套,并且在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凸起或防滑花纹,可以进一步的增强手和训练棒之间的摩擦力。握持部102的外部为电镀层,该电镀层为镀铬或镀锡结构。为了进一步的增强训练棒的防脱手性,在握持部102的端部设置有安全绳带106。训练棒的外部为金属或非金属外壳104,以及设置在训练棒内的空腔组成。该空腔内填充有能够相对于上述空腔壁滑动的填充物105,填充物105为铁砂或金属球。空腔内未完全填充有填充物,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训练棒被舞动,填充物105会从发力的一端运动至待发力的一端,进而增加训练棒待发力端的重量。训练棒的重量为5~30kg,棒体的长度为0.5~1.5m。握持部的长度为0.08~0.15m。(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实施方式一)
由对比文件1实施方式二记载可知:棒体201上设置有通过螺纹进行紧固的配重部207,配重部的重量范围为1~10kg,运动员可以增加或减少棒体 201上配重部207的数量和重量(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实施方式二)。
由对比文件1实施方式三记载可知:组成训练棒的棒体301是有多段棒体单元308组成的,棒体单元308的长度为0.1~0.2m,优选的为0.15m,可以增加或减少棒体单元的数量,(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实施方式三)。
1、由摔跤用训练棒公知常识及对比文件1说明书实施方式一可知,对比文件1(CN103331015A)一种摔跤用训练棒无法做到人的双手以双手腕交叉的方式握棒,即双手腕交叉且双手掌同时握在两个握持部上。因为对比文件1(CN103331015A)一种摔跤用训练棒是三段式结构,即两个握持部的两段之间设置有一段棒体,中间一段的棒体长度为0.5~1.5m,即便握持部之间采用最短0.5m的一段棒体,两个握持部之间也相距0.5m的距离,即使人的两前臂交叉双手也不能同时握在两个握持部上,更别说是双手以双手腕交叉方式同时握在两个握持部上了,那是更不可能的了,这是由人体上肢部生理结构特征及其应用(人体尺寸)所决定的。当人伸出两前臂让双手腕交叉叠放在一起,再让双手同时去握在一个圆棒上中间相隔一段0.5m距离以外的位置上,人的双手显然做不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七只碗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七只碗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91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