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内筋薄壁构件的挤旋成形方法及成形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1304.X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6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贵;李继贞;王健飞;吴海豹;陈福龙;曲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1D22/16 | 分类号: | B21D2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内筋 薄壁 构件 成形 方法 工装 | ||
1.一种带内筋薄壁构件的挤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成形坯料套装在带沟槽的旋压模具上,将所述待成形坯料的第一端与所述旋压模具压紧;
使用轴向约束环压紧所述待成形坯料的第二端,以在成形过程中调整对所述待成形坯料的轴向压力;
带动所述待成形坯料转动,并对所述待成形坯料处于带沟槽的区域进行挤压成形以及在无沟槽的区域进行旋压成形;
测量已成形的带内筋薄壁构件的内筋处的壁厚,对填充不满的区域进行局部校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内筋薄壁构件的挤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成形坯料套装在带沟槽的旋压模具上,将所述待成形坯料的第一端与所述旋压模具压紧,具体为:
将所述待成形坯料套装在带沟槽的旋压模具上,使用尾顶将所述待成形坯料的第一端与所述旋压模具压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内筋薄壁构件的挤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轴向约束环压紧所述待成形坯料的第二端,以在成形过程中调整对所述待成形坯料的轴向压力,具体为:
采用两个半圆环套装在所述旋压模具上并压紧所述待成形坯料的第二端,通过调节对所述旋压模具的抱紧力以调整所述待成形坯料的轴向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内筋薄壁构件的挤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圆环之间预留设定间隙且用于为两者的紧固提供调整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内筋薄壁构件的挤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所述待成形坯料转动,并对所述待成形坯料处于带沟槽的区域进行挤压成形以及在无沟槽的区域进行旋压成形,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主轴带动所述旋压模具及所述待成形坯料转动,将旋轮沿所述旋压模具的轴向移动到设定高度并径向进给设定压力给所述待成形坯料;
通过所述旋轮对旋转的待成形坯料在所述旋压模具的沟槽处进行挤压成形,使所述待成形坯料向沟槽处填充;
通过所述旋轮对所述旋压模具的无沟槽处进行旋压成形,使所述待成形坯料沿其轴向延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内筋薄壁构件的挤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旋轮对所述旋压模具的无沟槽处进行旋压成形,使所述待成形坯料沿其轴向延长,还包括:
在所述旋轮的上方/下方设置径向约束装置以调整对所述待成形坯料的径向力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内筋薄壁构件的挤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已成形带内筋薄壁构件的内筋处的壁厚,对填充不满的区域进行局部校形,具体为:
使用超声波测量所述已成形带内筋薄壁构件的内筋处的壁厚,当判断出内筋未填充满时,对填充不满的区域进行局部校形;其中,局部校形的成形轨迹沿所述内筋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内筋薄壁构件的挤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模具的转动线速度为300~700m/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内筋薄壁构件的挤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轮的挤压力为200~600kN。
10.一种带内筋薄壁构件的挤旋成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旋压模具(1)、旋轮(2)、轴向约束环(3)及径向约束装置(4),所述旋压模具(1)的外壁上设有网格状的沟槽;所述旋轮(2)用于对套设在所述旋压模具(1)且其第一端被压紧的待成形坯料(100)进行挤旋成形,所述轴向约束环(3)套设于所述旋压模具(1)且用于压紧所述待成形坯料(100)的第二端,所述径向约束装置(4)贴合于所述旋轮(2)且用于调整对所述待成形坯料(100)的径向力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130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