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翻身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81599.0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5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郝莹;张艳冰;马鹏;邱明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身 | ||
1.一种翻身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垫体(1);
两组转动臂(2),其分别连接于所述垫体(1)的两端并相对所述垫体(1)呈对称设置,所述转动臂(2)端部与所述垫体(1)转动连接,且两组所述转动臂(2)的转动轴向平行;
设于所述垫体(1)一侧的抬升带(3),其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转动臂(2)连接,且其两端与所述转动臂(2)的连接点相对所述垫体(1)对称,所述抬升带(3)呈弹性伸缩设置;
所述转动臂(2)与所述垫体(1)端部之间通过限位转动件(4)转动连接,两所述转动臂(2)通过所述限位转动件(4)转动并相互远离或靠近时,两所述转动臂(2)最终可形成最大开合位或最小开合位并使所述抬升带(3)分别位于两组所述转动臂(2)转动轴向连线的两侧;
所述限位转动件(4)包括:
连接定板(40),其固定连接于所述垫体(1)上;
连接动板(41),其与所述转动臂(2)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连接定板(40)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定板(40)与所述连接动板(41)相对的一侧上分别设有限位凹区(430)与限位凸起(420),所述限位凹区(430)沿圆弧方向延伸,以供所述限位凸起(420)插入并可在其内相对转动,且所述限位凸起(420)转动至所述限位凹区(430)的两端时分别形成所述最大开合位与所述最小开合位;
所述连接动板(41)与所述连接定板(40)之间设有穿过两者的芯轴(44);
所述芯轴(44)与所述连接动板(41)同步转动,与所述连接定板(40)呈转动配合,所述芯轴(44)穿过所述连接定板(40)的端部螺纹连接有松紧螺母(440),且所述松紧螺母(440)与所述连接定板(40)之间设有弹性件(441),所述弹性件(441)通过所述松紧螺母(440)压附于所述连接定板(40)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44)与所述连接定板(40)之间呈可在穿设方向上移动的活动配合,且所述连接定板(40)与所述连接动板(41)相对的一侧上还分别设有定位凹区(431),以及插接适配所述定位凹区(431)的定位凸起(4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身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定板(40)与所述连接动板(41)之间设有限位凹板(43)与限位凸板(42),所述限位凹板(43)与所述限位凸板(42)均套设于所述芯轴(44)外,且两者中的任意一者与所述芯轴(44)同步转动,另一者则与所述连接定板(40)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并同所述芯轴(44)转动配合;
所述限位凹区(430)与所述定位凹区(431)设于所述限位凹板(43)上,所述限位凸起(420)与所述定位凸起(421)设于所述限位凸板(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44)为扁位轴,所述连接动板(41)、所述限位凹板(43)上开设有对应所述芯轴(44)的扁位孔,所述连接定板(40)、所述限位凸板(42)上开设有可供所述芯轴(44)转动穿过的转动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2)包括:
弧形段(20),其一端与所述垫体(1)连接,且两所述转动臂(2)上的所述弧形段(20)的凹陷区呈相对设置,所述抬升带(3)端部连接于所述弧形段(20)上;
直线段(21),其设于所述弧形段(20)远离所述垫体(1)的一端,并沿所述弧形段(20)端部的切线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翻身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臂(2)上开设有第一避让槽(22),所述第一避让槽(22)延伸至所述转动臂(2)靠近所述垫体(1)的端部形成敞口,所述抬升带(3)的两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臂(2)上的所述第一避让槽(22)内;
所述垫体(1)上开设有第二避让槽(10),以使所述转动臂(2)由所述最小开合位向所述最大开合位转动时,所述抬升带(3)可在所述第二避让槽(10)内越过两组所述转动臂(2)转动轴向之间的连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1)远离所述抬升带(3)的一侧呈外凸的弧面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15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