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针灸拔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82004.3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4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方海亮;孙思凡;张洋;杨琦;刘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李晓平 |
地址: | 116027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消毒 功能 针灸 拔针器 | ||
本发明涉及针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针灸拔针器。技术问题:向上拔出的针头会划伤医师左手食指和拇指,造成医患交叉感染,同时医师拔针过程中会出现漏拔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针灸拔针器,包括有连接板和消毒组件等;连接板下侧安装有消毒组件。使用时实现了配合医师将患者皮肤上的针灸针旋转拔出,使减小针灸针头部对患者皮肤的拉扯力从而减小患者的疼痛感,此过程中医师无需手捏棉球靠近针灸针头部,从而避免了针灸针划伤医师手指的问题,同时自动对针灸针头部进行清理消毒,并且自动将针头磨钝,避免后续工作人员对作为医疗废料的针灸针处理时出现刺伤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针灸拔针器。
背景技术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现有技术中,针灸治疗治理完成后需要将插在患者皮肤上的针灸针尽数拔除,针灸治疗至今仍用手拔针,医师拔针时,左手食指和拇指捏紧消毒棉球按压在针刺部位,右手食指和拇指捏紧针灸针上部将其快速拔出,此过程中,针灸针的针头会从医师左手向上经过,当消毒棉发生偏移时,向上拔出的针头会划伤医师左手食指和拇指,而针灸针的针头上沾染有病人的体液,造成医患交叉感染,同时,针灸治疗往往会在患者皮肤上插几十根针灸针,医师拔针过程中会出现漏拔现象,针灸针残留在患者身上,当患者翻身或穿衣时,会导致针灸针插至病人皮肤深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针灸拔针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向上拔出的针头会划伤医师左手食指和拇指,造成医患交叉感染,同时医师拔针过程中会出现漏拔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针灸拔针器。
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针灸拔针器,包括有握筒、防滑条、调节筒、连接板、防偏筒、消毒组件、清理组件、打磨组件、拔起组件和记录组件,握筒外侧呈圆形阵列固接有多个防滑条,握筒下侧螺纹连接有调节筒,握筒内壁下侧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中部固接有防偏筒,连接板下侧安装有用于对针灸针进行清理消毒的消毒组件,连接板下侧安装有用于将残留在消毒组件中的死皮清理干净的清理组件,并且清理组件位于消毒组件外侧,握筒内壁下部安装有用于将针灸针头部磨钝的打磨组件,并且打磨组件位于连接板上方,握筒内壁中部安装有用于将针灸针旋转拔起的拔起组件,拔起组件右侧安装有用于记录拔起的针灸针的数量的记录组件。
更为优选的是,消毒组件包括有电动推杆、第一联动块、联动杆、联动板、第一弹簧、滑筒、消毒棉、绳索、第二联动块、第一连接架、限位块、固定柱和第二弹簧,连接板下侧固接有两个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伸缩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联动块,两个第一联动块相向侧均固接有一个联动杆,两个联动杆前侧滑动连接有一个联动板,两个联动杆后侧也滑动连接有一个联动板,两个联动杆的前端和后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与联动板固接,两个联动板上侧左端和上侧右端均固接有一个绳索,四个绳索上端均与连接板固接,两个联动板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滑筒,两个滑筒相向侧均粘接有一个消毒棉,两个滑筒相离侧均固接有一组第二联动块,连接板下侧前部和下侧后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架,两个第一连接架下侧均固接有一个限位块,并且限位块位于第二联动块上方,两个滑筒上侧左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固定柱,两个固定柱上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下端分别与两个滑筒固接,两个固定柱下端分别与两个联动板插接。
更为优选的是,一组第二联动块中等距设置有八个小方形块,并且八个小方形块的上侧面高度从左往右逐渐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2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