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草绒卷绕加捻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4863.6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8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宏;况天阳;张瑞云;程隆棣;李蓉丽;俞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54/44 | 分类号: | B65H54/44;B65H57/14;B65H59/40;D01H7/02;D01H1/36;D01H1/241;D01H13/04;D01H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陈金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草绒 卷绕 加捻 收集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火草绒卷绕加捻收集装置,包括水平运动导轨和设于水平运动导轨上的加捻平台,所述加捻平台上设有卷绕筒、收集筒、驱动卷绕筒旋转卷绕的驱动电机和驱动收集筒旋转收集的驱动电机;所述卷绕筒中心开有通孔,卷绕筒一端设为进料端、另一端设为加捻端,加捻端设有两根导纱棍,包括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两根导纱棍一高一低,火草线穿过两根导纱辊形成折弯,折弯对卷绕筒中心通孔形成包围角。卷绕筒旋转带动加捻端旋转,火草线在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加捻,将原材料火草绒加捻到火草线上,加捻后的火草线增长,最后由收集筒旋转收集,完成自动化加捻收集动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火草绒卷绕加捻收集装置,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草的生长时间只在特定的几个月,难以保存,现有的火草绒分离收集过程为熟练工人将前后两线搭接,加捻,最后剥离下来。整个过程繁琐,耗费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大规模应用,限制了火草发展。
专利文献CN112226861A公开的火草纤维收集方法和收集装置中,结构简单,易操作,但是加捻收集装置采用的是平行皮带加捻,皮带间正压力小,皮带支撑辊不易布置,加捻效果差;并且中间采用输送辊,后部卷绕筒卷绕收集,造成整个加捻收集流程过长,不适合纤维粗细不匀,张力不均的火草纤维。
专利文献CN113684541A公开的火草绒剥离及收集装置采用的双交叉皮带加捻装置克服了平行皮带的正压力问题,但是还是是消极式加捻,加捻效率低;并且只有皮带重合部分才能有效加捻,火草纤维在加捻过程中容易晃动,脱离重合部分,停止加捻;搓捻式加捻装置在加捻区域需要足够的压力,才能保证火草纤维能够得到有效捻回,并且随着加捻点和搭头点的距离变大,就需要足够的正压力满足搓捻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火草绒分离收集装置无法保持有效加捻、张力均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火草绒卷绕加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运动导轨和设于水平运动导轨上的加捻平台,所述加捻平台上设有卷绕筒、收集筒、驱动卷绕筒旋转卷绕的驱动电机和驱动收集筒旋转收集的驱动电机;所述卷绕筒中心开有通孔,卷绕筒一端设为进料端、另一端设为加捻端,加捻端设有两根导纱棍,包括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两根导纱棍一高一低,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形成的平面和卷绕筒的中心轴线非共面;卷绕筒的中心通孔穿设火草线,火草线伸出进料端的一端连接原料火草绒,火草线伸出加捻端的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导纱辊远离第二导纱辊的外侧、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之间、第二导纱辊远离第一导纱辊的外侧后延伸至收集筒,火草线在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限位下形成折弯。卷绕筒旋转带动加捻端旋转,火草线在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加捻,将原材料火草绒加捻到火草线上,加捻后的火草线增长,最后由收集筒旋转收集。
优选的,驱动卷绕筒旋转卷绕的驱动电机设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设为同步带轮,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驱动连接卷绕筒。
可选的,所述卷绕筒加捻端的侧壁上设有伸出块,伸出块外伸方向顺着卷绕筒中轴线方向,伸出块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与伸出块设有夹角,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固定在连接块上,调整连接块和伸出块的夹角从而调整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形成的平面与卷绕筒中轴线的夹角。
可选的,所述卷绕筒加捻端设有一U型块,第一导纱辊为所述U型块的一侧边,第二导纱辊为所述U型块的另一侧边。
可选的,所述卷绕筒加捻端设有一方型框架,第一导纱辊为所述方型框架的一侧边,第二导纱辊为所述方型框架的另一侧边。
优选的,所述卷绕筒加捻端到收集筒之间依次设有第一限位圆环、张力传感器、上下移动第二限位圆环,火草线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圆环、张力传感器和上下移动第二限位圆环。
优选的,所述张力传感器为滑轮式张力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48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车辆扭矩安全监控及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霉布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