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型钢送桩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5200.6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2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功明;李青松;樊敏;李勇军;沈霞;王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14 | 分类号: | E02D7/14;E02D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郭卫芹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钢 送桩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型钢送桩器,属于送桩器技术领域。该型钢送桩器,包括夹头构件和传力杆构件。所述夹头构件包括对接钢板和夹嘴件,所述夹嘴件活动夹持并按压于外界的型钢顶端,且其顶端衔接固定于所述对接钢板,所述传力杆构件包括传力杆A和传力杆B以及传力杆C,所述传力杆A可拆式衔接固定于所述对接钢板顶端,所述传力杆B的两端分别与传力杆A和传力杆C的相对面固定,且传力杆C的顶端与外界的机械臂固定。在本申请中夹嘴件夹持住型钢顶端,借助机械臂施力协助夹嘴件下压型钢使其插入地基内指定位置,而当插入直指定深度后,重新利用机械臂带动组和成的竖杆上移即可使得夹嘴件与型钢脱离,由此缩短了施工的时间和劳累程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送桩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型钢送桩器。
背景技术
随着地铁、隧道建设的迅猛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也越来越多,所以汲及到基坑支护防渗、止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的基坑采用钢筋砼桩加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和防渗漏,也有采用在水泥搅拌桩中间插入H型钢作为钢性支撑水泥土止水防渗漏的工艺,该工艺俗称SMW工法,SMW工法一般插入的H型钢多高于地表土(自然地坪),安装和深度控制比较容易。
当出现隧道工期紧以及淤泥层厚未开挖的情况时候,必须要先支护后开挖,H型钢顶标高要低于自然地坪往下十米左右,型钢顶部标高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常规送桩器将H型钢压至地面或水面以下,需要利用紧固工具预先将其与H型钢顶端固定,拆离时还需要借助外界工具辅助拆分,费劲、费时还影响施工质量,为此特提出一种型钢送桩器。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型钢送桩器,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的送桩器不便于与型钢快速衔接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型钢送桩器,包括夹头构件和传力杆构件。
所述夹头构件包括对接钢板和夹嘴件,所述夹嘴件活动夹持并按压于外界的型钢顶端,且其顶端衔接固定于所述对接钢板;
所述传力杆构件包括传力杆A和传力杆B以及传力杆C,所述传力杆A可拆式衔接固定于所述对接钢板顶端,所述传力杆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力杆A和所述传力杆C的相对面固定,且所述传力杆C的顶端与外界的机械臂固定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先将传力杆C采用螺栓配合螺母的方式固定在外界的机械臂活动端,然后将传力杆A和传力杆B以及传力杆C采用螺栓配合螺母的方式固定成一条直的用于传力的杆,再将对接钢板采用螺栓配合螺母的方式固定在传力杆A的底端,利用机械臂先带动由传力杆A和传力杆B以及传力杆C组合而成的竖杆移动,使得夹嘴件夹持住或者移动到型钢顶端,再借助机械臂施力协助夹嘴件下压型钢使其插入地基内指定位置,而当插入直指定深度后,重新利用机械臂带动组和成的竖杆上移即可使得夹嘴件与型钢脱离,由此缩短了施工的时间和劳累程度,也间接提升了送桩器施工的质量。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夹嘴件包括固定夹嘴和活动夹嘴以及两块安装板。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两块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对接钢板的底端面两侧固定,且两块所述安装板相对面共同衔接固定有加强杆,两块所述安装板相离侧均成对连接有加强板A。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夹嘴的顶端共同与两块所述安装板的底端相衔接固定,且所述固定夹嘴的底端面呈圆弧形设计。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底端面呈圆弧形设计的固定夹嘴方便在外界机械臂的辅助下帮助使得型钢顶端被夹在固定夹嘴和活动夹嘴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动夹嘴包括固定块和活动块,所述固定块连接在两块所述安装板之间,且其底部延伸至两块所述安装板外侧部,所述活动块上部与所述固定块向外延伸部分相铰接,且所述活动块开设有供所述固定块底端部插入的U形缺口,所述活动块朝向所述固定夹嘴的一侧面底部为倾斜设计,所述活动块背离所述固定夹嘴的一侧面底部弧形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建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5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