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1628.1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0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焦凡;张天华;黄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25/20;A61K35/02;A61K35/618;A61K33/2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李秋红 |
地址: | 450046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痰热内扰型 失眠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表示,主要由原料药柴胡10~20份、黄芩10~20份、龙骨25~35份、牡蛎25~35份、生姜10~20份、磁石25~35份、青礞石25~35份、党参5~15份、桂枝5~15份、茯苓10~20份、姜半夏10~20份、大黄1~6份和大枣10~20份组成。将按配方称取的龙骨、牡蛎、磁石和青礞石分别粉碎,粉碎后用布袋包裹,然后与其他原料药混合,混合后加水浸泡;浸泡后煎煮、过滤,所得药液浓缩,得到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中药汤剂。本发明以纯天然中草药为原料,利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服用安全,临床应用副作用少。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失眠,中医古籍常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历代医家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而本发明人认为当今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是痰热内扰心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过多的肥甘厚味,烟酒过度,加之今人“多虚”而崇尚“补益”,各种保健品和温补性质药物的滥用,以及工作压力增加、夜生活的延长都导致脾胃运化受损和邪热内生,脾胃运化失司,水液精微输布失常,聚而成痰,痰阻经络,经气不通,气机阻滞,郁久化热,痰热胶结,随气流行,阻于心窍则心神不宁,“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或痰热阻滞气机,气机升降失调,枢机不利,阳不入阴而致失眠。即如《景岳全书》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瘀而致不眠者多矣”。
失眠的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的诊断依据:
主症:1、入睡困难;2、早醒多梦。
次症:头昏沉、头部疼痛、心悸怔忡、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安。
痰热内扰、肝郁气滞证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标准:主症:入睡困难,多梦易醒,胸闷脘痞,情志不舒;次症:痰多,头晕目眩,心情抑郁,口苦,善太息,胸胁胀满疼痛;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具备2个主症及舌脉,兼有2~3个次症,即可诊断。
《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根据临床辩证进行中成药用药推荐,其推荐用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收录的中成药,推荐用药方式也多为单证对单方。然而随着疾病谱的演变,现有的单证型论治失眠的治疗方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发明人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失眠多由多种的致病因素共同影响而致病,大多与情绪、社会、家庭压力密切相关,《中医内科学》及先前研究中大多着眼于单因素病因及选方,故在临床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经本发明人多年临床观察,治病因素中“肝郁”常伴“痰热”,这符合仲景《伤寒论》中少阳枢机不利导致三焦决渎失职,肝胆气机郁滞化火、“肝郁”与“痰热”相搏结,合而为病。因此,本发明人回归经典,基于少阳枢机理论,由阴阳之根本论治失眠。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治疗失眠现有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少阳枢机理论、由阴阳之根本论治失眠的方案,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通利少阳枢机、调和阴阳、疏利肝胆、解郁化痰、调气和血、重镇安神,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主要由原料药柴胡10~20份、黄芩10~20份、龙骨25~35份、牡蛎25~35份、生姜10~20份、磁石25~35份、青礞石25~35份、党参5~15份、桂枝5~15份、茯苓10~20份、姜半夏10~20份、大黄1~6份和大枣10~20份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1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