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显式高精度泥浆粘度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3155.9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4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辉;王保田;王东英;任毕云;张海霞;鲍鸿鹄;明伟;吴广怀;左晋宇;李文炜;陈宇;王少鹏;张恒;费少刚;钟南妮;陆正;黄费兴;周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6 | 分类号: | G01N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鹏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数 高精度 泥浆 粘度 测试仪 及其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显式高精度泥浆粘度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测试仪包括支撑单元;拌合单元,其布置于支撑单元上部,用于进行泥浆的拌合制备;漏斗单元,其布置于拌和单元下方的支撑单元上,拌合制备好的泥浆流入漏斗单元中;测量单元,其布置于漏斗单元正下方,泥浆经漏斗单元流入测量单元中,所述测量单元用于记录泥浆通过漏斗单元的时间。本发明为钻孔护壁泥浆、滑坡、泥石流研究提供了可靠便捷的测试方案,可实现试验流程一体化,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测量误差,计时结果精确,试验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数显式高精度泥浆粘度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岩土工程应用中,在土层中钻孔时为了防止塌孔常用泥浆护壁的方法,泥浆护壁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方法,护壁泥浆的质量有三大指标要求,分别是粘度、比重、含砂率;泥浆的粘度一般通过流过500ml马氏漏斗所需时间来表示,正常水流过500ml马氏漏斗所需时间为15s,规范TB10203-2002对护壁泥浆粘度的规定如下:一般地层为16~22s,松散易坍地层为19~28秒,其次规范对清孔后泥浆粘度指标也有规定,泥浆粘度应在17~20s范围内,所以泥浆粘度的准确量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泥浆粘度太小流动性大就会造成护壁作用力不足导致塌孔,泥浆粘度太大流动性低则泥浆在制备和传输过程中阻力太大,会增加泥浆泵送装置负荷,容易造成泥浆输送管道堵孔,并且增加通孔时间和费用。
泥浆粘度在松散土石堆积体比如滑坡、泥石流的滑动机理研究中也有着至关重要作用,不同粘度泥浆会引发松散土石体内部力学性质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对滑坡、泥石流的启动、滑动过程和状态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泥浆粘度必须要精确测量。
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泥浆粘度计有如下几个缺点:
(1)试验过程较为繁琐,需要人为多次参与,不能实现试验流程自动一体化;
(2)试验中通过眼睛观察泥浆面高度,人工掐秒表的方式来计时,测试结果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测试结果精度差,离散性较大;
(3)有些泥浆粘度计结构复杂且不方便携带,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显式高精度泥浆粘度测试仪,包括:
一种数显式高精度泥浆粘度测试仪,包括:
支撑单元;
拌合单元,其布置于支撑单元上部,用于进行泥浆的拌合制备;
漏斗单元,其布置于拌和单元下方的支撑单元上,拌合制备好的泥浆通入漏斗单元中;
测量单元,其布置于漏斗单元正下方,泥浆经漏斗单元流入测量单元中,所述测量单元用于记录泥浆通过漏斗单元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显式高精度泥浆粘度测试仪,可选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三角底座,其呈三角板状,布置于水平面上,所述三角底座三个角部为活动三角块,所述三角底座中部为固定基块,活动三角块与固定基块铰接,固定基块中部竖直开设有安装孔;
支撑杆,其竖直布置,底端与安装孔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为多段拼装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显式高精度泥浆粘度测试仪,可选地,所述拌合单元包括:
搅拌机,其通过支架连接于支撑杆上端一侧;
拌合容器,其布置于搅拌机下方,所述拌合容器通过支架与支撑杆连接;
软管,其与拌合容器底部连通,所述软管上设有夹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显式高精度泥浆粘度测试仪,可选地,所述漏斗单元包括:
马氏漏斗,其通过支架连接于支撑架另一侧,所述马氏漏斗高度低于拌合单元高度;
固定管夹,其布置于马氏漏斗顶部,用于固定软管;
滤网,其水平置于马氏漏斗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31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