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蜈蚣草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4863.4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2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聂棱;梁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棱 |
主分类号: | A61K36/89 | 分类号: | A61K36/89;A61P31/14;A61P3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阳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8 | 代理人: | 王莹;景鹏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蜈蚣 预防 治疗 病毒感染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病毒感染的组合物,包括水蜈蚣草或其提取物;其中所述病毒包括RNA病毒和DNA病毒;所述RNA病毒为引起发热性传染病的RNA病毒,选自HIV病毒、冠状病毒、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热病毒、汉坦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手足口病毒中的一种或多种,条件是不包括流感病毒和疱疹病毒;所述DNA病毒选自乙型肝炎病毒和HPV病毒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别地,本发明发现水蜈蚣草能够有效抑制HIV病毒、冠状病毒,因此,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或治疗病毒感染或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或症状,可作为抗病毒的药物进行应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月2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1066082、发明名称为“水蜈蚣草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中的应用”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学和抗病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蜈蚣草在预防和/或治疗病毒感染或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或症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核酸化学成分是DNA或者RNA,据此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核酸可以为线型或环型,可分为单链或双链。
DNA病毒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昆虫体内以及多种传代细胞系中,每种病毒只能感染一种动物(个别例外),仅少数致病。
RNA病毒有自我复制和逆转录两种复制方式,病毒RNA的复制过程中,其错误修复机制的酶的活性很低,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其变异很快。与DNA病毒相比,RNA病毒更加容易导致疾病,对宿主更加致命,更容易突变,因此种类更多,更难研制有效疫苗,难以预防。
HIV,全称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的缺陷的一种病毒。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最后导致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DC等,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会增加患感冒、流感和肺炎的风险,也会增加肺动脉高压的风险。此外,艾滋病病毒也会让感染者更容易感染肺结核。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艾滋病主要包括四种方法:抗病毒治疗、免疫缺陷治疗、对合并条件性感染症的治疗、肿瘤治疗,但是西医常用的药物可能存在较大的副作用,例如肝肾损伤、皮疹、粒细胞减少等。
冠状病毒是具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病毒颗粒的直径60~2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在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内有时可以见到管状的包涵体。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简称新冠病毒),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
传统医药治疗在预防发病,改善临床症状,防止轻型转重症,重症转危重症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水蜈蚣草,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根状茎长而匍匐,具多数节间,节间长约1.5厘米,每一节上长一秆。水蜈蚣草可治感冒风寒,寒热头痛,筋骨疼痛,咳嗽,疟疾,黄疸,痢疾,疮疡肿毒,跌打刀伤。目前,并没有太多关于水蜈蚣草在抗病毒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棱,未经聂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48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