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95174.5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3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路海滨;夏兴祥;张恒;董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5/00 | 分类号: | F25B45/00;F24F11/54;F24F11/64;F24F11/61;F24F11/52;F24F11/84;F24F11/8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迟承柏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 ||
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节流装置,制冷剂在其中循环流动;还包括:制冷剂回收罐,制冷剂回收罐与制冷剂回路可操作地连接以存储自制冷剂回路中回收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阀,其设置于制冷剂回收罐的入口处;和控制器,控制器配置为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根据换热器容积比确定最优目标过冷度;和根据实时过冷度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确定制冷剂回收量。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在空调系统充注过多制冷剂时,根据系统工况自行确定最优冷媒量,并根据最优冷媒量实现自动回收,可以有效解决空调改造时冷媒充注过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冷装置中,必须要求工质在其中进行状态变化并完成热力循环过程,制冷装置才能连续、稳定地向外界供冷。因此,合理的工质,即制冷剂充注量是各种空调系统可靠、高效运行的基础,制冷剂充注量过多或者制冷剂充注量过少均可能导致空调系统机组性能下降,在极端工况下还可能导致空调系统无法运行或者寿命降低等问题。
与普通的分体式空调器相比,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相对较长,制冷剂充注量不容易控制。现有技术通常是在空调器室外机中充注一部分制冷剂,待安装时再根据液管配管长度和管径成比例地补充另一部分制冷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现场补充的制冷剂量可能存在误差,特别是在多联机空调系统更新改造时,通常不会更换配管,但配管参数无法获取,无法根据配管参数计算准确的制冷剂充注量,操作人员只能依据多联机空调系统压力估算充注量。但多联机空调系统压力受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明显,经过实验所充注的制冷剂并无法与系统的实际需求匹配,可能存在充注量过多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依据空调系统,尤其是多联机空调系统压力估算制冷剂充注量时,所充注的制冷剂无法与系统的实际需求匹配,可能存在充注量过多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节流装置,制冷剂在其中循环流动;还包括:制冷剂回收罐,制冷剂回收罐与制冷剂回路可操作地连接以存储自制冷剂回路中回收的制冷剂;回收控制阀,其设置于制冷剂回收罐的入口处;和控制器,控制器配置为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根据换热器容积比确定最优目标过冷度;和根据实时过冷度和最优目标过冷度确定制冷剂回收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在空调系统充注过多制冷剂时,根据系统工况自行确定最优冷媒量,并根据最优冷媒量实现自动回收,可以有效解决空调改造时冷媒充注过多的问题。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中控制器在制冷剂回收模式下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控制器确定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实时过冷度的流程图;
图3为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控制器根据换热器容积比确定最优目标过冷度的流程图;
图4为制冷剂回收模式下控制器通过回收控制阀确定制冷剂回收量的流程图;
图5为采用电子膨胀阀作为回收控制阀时调节阀开度的流程图;
图6为控制器判断空调系统环境是否稳定时的一种可选流程的流程图;
图7为控制器判断空调系统自身工作状态是否稳定时的一种可选流程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51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