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8244.2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6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F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刘宗磊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部 手术 伤口 引流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包含有分体式引流管和负压球,分体式引流管由软管和引流器组成,引流器插入软管的一端,且软管的另一端与负压球相连;引流器包含有上下两片对称的弧形压片以及连接在两弧形压片之间的“X”型支撑件,“X”型支撑件的上下两侧的两个底脚分别与上弧形压片、下弧形压片固定连接;上弧形压片沿长度方向分布有一排引流孔,下弧形压片设有沿长度方向上分布的长条形引流槽;“X”型支撑件的两边夹角α1为50°‑70°,上弧形压片两侧与“X”型支撑件底脚齐平,下弧形压片左右两侧与“X”型支撑件底脚留有距离。本发明可以很好地对腹部手术伤口进行引流,相比较传统十字形引流管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腹部伤口的引流,具体涉及到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腹腔引流为的是将人体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临床上目前无成熟的腹部伤口引流装置,大多为普通带侧孔引流管,即直接在引流管的一端开设引流孔进行引流,但是实际使用下来引流效果不理想,且引流管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的一端插入腹部手术伤口并置于筋膜层上进行体液引流作业,所述引流装置包含有分体式引流管和负压球,所述分体式引流管由软管和引流器组成,所述引流器插入所述软管的一端,且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球相连;
所述引流器包含有上下两片对称的弧形压片以及连接在两弧形压片之间的“X”型支撑件,两片所述弧形压片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弧形压片为长条形且所述“X”型支撑件在弧形压片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X”型支撑件的上下两侧的两个底脚分别与上弧形压片、下弧形压片固定连接,所述下弧形压片的下表面与所述筋膜层相贴合;
上弧形压片沿长度方向分布有一排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X”型支撑件的上“V”型槽相通,下弧形压片设有沿长度方向上分布的长条形引流槽,所述长条形引流槽将所述下弧形压片分割为两片并分别与所述“X”型支撑件的下侧两个底脚相连;
所述“X”型支撑件的两边在上下方向上的夹角α1为50°-70°,所述上弧形压片的两侧与所述“X”型支撑件的底脚齐平,所述下弧形压片的左右两侧与所述“X”型支撑件的底脚留有距离,且所述下弧形压片的左右两侧与所述“X”型支撑件的中心连线夹角α2为70°-90°。
进一步的,引流孔的间距为0.5cm。
进一步的,所述“X”型支撑件与上下两端的弧形压片为一体成型的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α1为60°,所述α2为8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X”型支撑件具有四个引流通道,增加了引流管的出管口;通过四个引流通道对患者的创面组织进行同步引流,减少渗液在创面组织的积聚,为创面组织的修复创造更好的生物学环境,减少感染的风险。
2)弧形压片避免“X”型支撑件直接压迫创面组织,减少了对脂肪组织的创伤,并降低病人的疼痛感;
3)下弧形压片直接置于缝合好的筋膜层上并直接接触筋膜层,由于下弧形压片位置最低,渗液积聚最多,通过在下弧形压片开设长条形引流槽可以更好地引流。腹部伤口上部分渗液较少,设置一排引流孔一方面可以减少脂肪颗粒进入管中,减少堵塞管及脂肪颗粒嵌顿缺血坏死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做到很好地引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8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