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节阀阀体沉水式气密性自动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1660.3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4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何仲举;顾铭凡;枚秀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8 | 分类号: | G01M3/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刘品超;殷红梅 |
地址: | 214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阀体 沉水式 气密性 自动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阀阀体沉水式气密性自动测试装置。其包括装夹机构、封堵机构、升降机构、对中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固定平台、移动平台、伸缩油缸组件、工装组件,所述工装组件设于移动平台上,所述伸缩油缸组件用于驱动移动平台沿固定平台前后移动;所述封堵机构包括设于工装组件左右两侧的左顶紧组件、右顶紧组件以及设于工装组件上方的上顶紧组件;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固定平台以及封堵机构的升降;所述左顶紧组件、右顶紧组件通过对中机构的驱动进行升降。本发明实现快速上料,通过进行密封面封堵、介质冲入并增压等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升了测试结果准确性,操作简便、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调节阀阀体沉水式气密性自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自动化应用的蓬勃发展,调节阀在化工领域、仪表行业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调节阀制造型企业对于阀体零件的气密性测试遇到产能瓶颈。
按照传统试压方式,是采用通用试压机配合工装盲板的形式进行封堵增压,在零件表面喷淋肥皂水,通过目测是否凸起气泡的方式判定毛坯质量合格与否。这种靠设备数量堆积、人员集中配置的劳动密集型制造模式成本居高、效率低下,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存在极大隐患。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靠试压机配合工装盲板进行调节阀气密性测试的方式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下、测试精度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阀阀体沉水式气密性自动测试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上设有升降机构、装夹机构、封堵机构、对中机构、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及电控系统;
所述装夹机构通过固定平台与升降机构连接固定一体;所述对中机构通过固定板安装于封堵机构的龙门基座;
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多个顶紧油缸组件以及顶紧盲板,液压系统控制多个顶紧油缸组件同步动作;所述气动系统为将外部工业气源引入设备内部封堵机构的顶紧盲板的气路及控制附件组合系统;所述电控系统为通过液压系统实现各机构升降、夹紧、对中动作,对通入设备内部气源进行开关控制,以及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的电气系统集成。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固定平台、移动平台、伸缩油缸组件、工装组件,所述工装组件设于移动平台上并用于待检测阀体的工装,所述伸缩油缸组件用于驱动移动平台沿固定平台前后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堵机构包括设于工装组件左右两侧的左顶紧组件、右顶紧组件以及设于工装组件上方的上顶紧组件,所述左顶紧组件、右顶紧组件均包括第一顶紧油缸组件、与第一顶紧油缸组件相连的第一顶紧盲板、安装于第一顶紧盲板的密封件,所述第一顶紧盲板设有通气孔;所述上顶紧组件包括第二顶紧油缸组件、与第二顶紧油缸组件相连的第二顶紧盲板、安装于第二顶紧盲板的密封板。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油缸组件安装于固定平台,所述伸缩油缸组件的驱动端与移动平台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工装组件包括两个V型工装板,所述两个V型工装板均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于移动平台。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油缸组件、与升降油缸组件的驱动端相连的承载支架,所述固定平台与承载支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龙门基座与承载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顶紧油缸组件、第二顶紧油缸组件均安装于龙门基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对中机构包括调整油缸组件、牵引拉绳、轴承副、活动板;
所述活动板上下活动连接于龙门基座;
所述调整油缸组件、轴承副安装于龙门基座,所述活动板通过轴承副、牵引拉绳与调整油缸组件相连,通过调整油缸组件的伸缩动作带动活动板上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1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