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补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2351.8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6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余柏烈;林振;魏国祯;曾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485;H01M4/36;H01M4/04;H01M10/0525;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陈槐萱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补锂方法,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通过在补锂原料的表面包覆弱极性有机溶剂得到补锂材料,提高了补锂材料的空气稳定性差,并有效避免引入补锂材料带来的副作用。本发明还涉及含有该补锂材料的电池的补锂方法,包括:根据补锂材料的首圈充电曲线生成多个脱锂充电平台,根据该脱锂充电平台对电池进行阶梯多平台充电,最大限度地使补锂材料中的锂离子高效脱出,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补锂容量,提升电池体系的整体性能。该方法实施见简单、通用性极强、能够适用于多种补锂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补锂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比容量的硅负极材料正逐渐成为电池企业和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成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负极较大的体积膨胀以及较低的首次库伦效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由于正极材料的库伦效率远高于负极,负极材料表面会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形成固态电解质膜,即SEI膜,这会消耗锂离子,而在电池中,锂离子几乎全部由正极材料提供,这必然导致正极材料的容量无法完全发挥出来,造成正极材料的浪费和电池容量的降低。基于此,人们提出了“补锂”的概念,通过在负极、正极或隔膜上“补锂”,来补充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形成SEI膜所消耗的锂离子。
目前,补锂添加剂成为近几年锂电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的正极补锂工艺主要通过在正极匀浆过程中,加入少量的高容量正极材料,在首次充电时,多余的锂元素从高容量正极材料脱出,嵌入到负极中补充首次充放电的不可逆容量。但是,此类补锂材料本身结构不稳定,空气存储差,易吸水潮解,且材料存在表面无电化学活性,残余锂含量高、碱性大、电化学性能发挥困难等问题制约了其加工性能,例如碱性大导致正极粘接剂失效等,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锂电池领域的应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补锂材料的稳定性,部分研究者通过气相化学沉积、聚合或复合等方式在补锂材料外形成碳或聚合物物的包覆层,以阻隔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与内核补锂材料的接触反应。另外有部分研究者通过混合料喷涂加工方式引入补锂材料,以解决补锂材料加工困难的问题。但是,上述方法存在或包覆的效果和均匀性都比较差,或成本高,或难以规模化等问题,无法满足不同补锂材料体系的需求,且针对材料本身导电性差、电性能无法有效发挥等问题也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补锂方法。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正极补锂材料,包括补锂原料和包覆在所述补锂原料表面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通过浸泡弱极性有机溶剂形成。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正极补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补锂原料浸泡在弱极性有机溶剂中,加入球磨介质,球磨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正极补锂材料。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弱极性有机溶剂包括异戊烷、正戊烷、石油醚、己烷、环己烷、环戊烷、庚烷、四氯化碳和三氯三氟代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球磨介质与所述补锂原料的球料比为1~10:1,球磨的转速为50~500rad/min。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补锂原料选自锂金属和/或含锂复合物,其中,含锂复合物包括锂与其他金属复合合金、有机酸锂以及无机酸锂中锂元素与其他阴离子或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结合生成的二元或多元型物质。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补锂原料选自锂金属、Li2NiO2、Li2CuO2、Li5FeO4、Li6CoO4和Li6MnO4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补锂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23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 下一篇:协作性语音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