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加热功能的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2634.2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8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伟;周寅利;张卓;陈超;宁永强;王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5/024 | 分类号: | H01S5/024;H01S5/02335 |
代理公司: | 长春中科长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8 | 代理人: | 高一明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加热 功能 半导体激光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集成加热功能的条形半导体激光器,包括激光器芯片和制备在所述激光器芯片正面和背面的激光器电极,所述激光器电极与所述激光器芯片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激光器芯片的正面和/或背面制备有微纳加热丝和加热丝电极,所述微纳加热丝与所述加热丝电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加热功能的条形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加热丝为单层结构或通过绝缘层隔离开的叠层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加热功能的条形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加热丝的走线形式为Z形走线、蛇形走线、环形走线或回字形走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加热功能的条形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激光器芯片的正面和/或背面避开所述激光器电极的区域制备所述微纳加热丝和所述加热丝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加热功能的条形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电极位于所述激光器芯片的正面和/或背面的中心区域,在所述激光器电极的一侧或两侧制备所述微纳加热丝和所述加热丝电极。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加热功能的条形半导体激光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激光器芯片的正面和背面制备激光器电极;
S2、在所述激光器芯片的正面和/或背面制备微纳加热丝和加热丝电极,所述微纳加热丝与所述加热丝电极连接。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集成加热功能的条形半导体激光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通过光刻工艺将掩模版的掩模图形制备到所述激光器芯片的正面和/或背面的预定区域;
S22、通过金属沉积工艺在所述激光器芯片的正面和/或背面的预定区域沉积金属材料,形成所述微纳加热丝与所述加热丝电极。
8.一种集成加热功能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包括衬底,在所述衬底的背面依次制备有下电极和下绝缘层,在所述衬底的正面依次制备有下DBR反射镜、发光层和上DBR反射镜,在所述上DBR反射镜的上表面制备有上电极,在所述发光层上避开所述上DBR反射镜的位置制备有上绝缘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绝缘层和/或所述下绝缘层的表面制备有微纳加热丝和加热丝电极,所述微纳加热丝与所述加热丝电极连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加热功能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所述衬底的背面依次制备下电极和下绝缘层,在所述衬底的正面依次制备下DBR反射镜、发光层和上DBR反射镜,以及在所述上DBR反射镜的上表面制备上电极;
S2、在所述上绝缘层和/或所述下绝缘层的表面制备有微纳加热丝和加热丝电极,所述微纳加热丝与所述加热丝电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加热功能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21、通过光刻工艺将掩模版的掩模图形制备到所述上绝缘层和/或所述下绝缘层的表面;
S22、通过金属沉积工艺在所述上绝缘层和/或所述下绝缘层的表面沉积金属材料,形成所述微纳加热丝与所述加热丝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26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降式轧后冷却区内的钢板头尾位置检测装置
- 下一篇:大口径反射镜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