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3984.0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9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徐运龙;王明生;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瑞高包装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08 | 分类号: | B32B1/08;B32B27/32;B32B27/08;B32B33/00;B32B7/12;B65D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时嘉鸿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隔 可回收 软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软管管体,所述软管管体的管壁包括不透明层和透明层,所述不透明层位于所述透明层的内侧或外侧或位于所述透明层中;所述不透明层是第一阻隔层,所述透明层包括第一印刷层、第一粘结层、第二印刷层、第二粘结层、第三粘结层和热封层,所述第一印刷层、所述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二印刷层、所述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三粘结层和所述热封层从外至内依次贴合;所述管体的厚度是180‑400μ,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小于1μ。本发明结构简洁,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且加工范围广,应用于塑料管生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
背景技术
产品外包装材料是保证内容物不易泄露、不易变质的关键因素,包括包装袋、包装盒、包装软管等包装材料。包装软管,因成本相对低,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已广泛用于生活中的日化用品、食品等包装。目前,包装软管仍存在由于长期受外力反复挤压使用,易变形破损导致内容物渗出或因潮湿环境中的水汽和氧气长期渗入导致内容物品质受到影响。
CN1357702A公开一种包装用塑料复合软管,该发明管体包括复合铝箔内层、粘结层和塑料外层,所述复合铝箔内层为卷焊结构,粘结层和塑料外层为共挤结构。该发明复合结构中起阻隔作用的为铝箔层,主要靠这层来阻隔软管内外各种分子的渗透,特别是软管外空气中氧分子和软管内内容物分子间的相互渗透。虽然该发明铝箔层能够阻隔作用,但是该类铝塑软管包装材料不透明,回收利用性差,不利于环境保护,且耐挤压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结构简洁,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且加工范围广,应用于塑料管生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包括软管管体,所述软管管体的管壁包括不透明层和透明层,所述不透明层位于所述透明层的内侧或外侧或位于所述透明层中;
所述不透明层是第一阻隔层,所述透明层包括第一印刷层、第一粘结层、第二印刷层、第二粘结层、第三粘结层和热封层,所述第一印刷层、所述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二印刷层、所述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三粘结层和所述热封层从外至内依次贴合;
所述管体的厚度是180-400μ,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小于1μ。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阻隔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
进一步地说,所述软管管体为PE管。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印刷层、所述第二印刷层和所述热封层为热塑性聚乙烯薄膜层。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三粘结层和所述第一粘结层为透明粘合性树脂层。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粘结层为聚氨酯类胶粘剂层。
进一步地说,所述透明层还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第一印刷层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印刷层贴合;或者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第二印刷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印刷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贴合;通过防缺陷超薄贴合进行贴合防缺控制,步骤包括:通过第一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粘接面设定粘贴厚度贴附贴合粘结剂,在第一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粘接面上涂覆超微粒粘接剂并覆盖全部;油墨层粘接面扣合在涂覆的超微粒粘接剂上,形成多层间隔结构;待超微粒粘接剂固化后,从第一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侧面去除贴合粘结剂,从而在粘结剂层与第一印刷层或第二印刷层粘接面之间进行贴合防缺陷控制。
进一步地说,所述高阻隔可回收软管还包括PE管肩,所述PE管肩安设在所述软管管体上。
进一步地说,所述高阻隔可回收软管还包括PE管帽,所述PE管帽盖设在所述管肩的管口上。
一种高阻隔可回收软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瑞高包装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瑞高包装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39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