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遮蔽性的进气格栅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5304.9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4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牛亚楠;李树声;郭若嵩;王相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黄帅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遮蔽 格栅 结构 优化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遮蔽性的进气格栅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汽车格栅的上、下边界;确定评价点的位置;分别确定评价点和汽车格栅上、下边界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建立格栅遮蔽性评价数学模型,计算透过汽车格栅上、下边界的可视距离;分别计算透过汽车格栅上、下边界的可视距离与上、下格栅长度的差值;若差值小于阈值,则格栅符合遮蔽性要求,否则优化格栅。本发明可以在不同项目前期基于平台或车型定义针对性的给出提升格栅遮蔽性的格栅开口、格栅倾角和格栅长度的建议,优化汽车前格栅设计从而达到提升格栅遮蔽性的效果,提升汽车前脸的美观性和整洁度,增强汽车吸引力,间接促进销量提升和品牌认可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格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遮蔽性的进气格栅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格栅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从功能角度,通过格栅进入的空气在发动机内与汽油或柴油混合后燃烧从而产生动力驱动汽车前进,因此格栅必须保证一定的进气面积。从美观角度,保证格栅进气面积不可避免格栅开口,而格栅开口的大小与格栅遮蔽内部结构的程度是一对矛盾体,它们与汽车精致感和客户满意度息息相关。
据调查,在放弃购买汽车的众多因素排名中,“外观造型(包括大灯、尾灯、格栅等)不喜欢”排名第一。格栅样式(包括格栅遮蔽性)与客户认可度息息相关,因此探究在一定进气面积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格栅遮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车型设计的不同,格栅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型、复合型、无边界型等,其中复合型或无边界型格栅设计可以提升格栅遮蔽效果。基于此,传统型格栅亟需一种格栅遮蔽性的理论分析方法,用以分析影响格栅遮蔽效果的各个因素,并针对性的在前期设计时予以管控,最终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客户认可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遮蔽性的进气格栅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理论分析传统型格栅的格栅遮蔽性,以进行结构优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客户认可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遮蔽性的进气格栅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汽车格栅的上、下边界;
S2、确定评价点的位置,包括距离汽车格栅的水平距离以及竖直高度;
S3、结合评价点的位置以及汽车格栅的上、下边界,分别确定评价点和汽车格栅上、下边界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S4、建立格栅遮蔽性评价数学模型:
X(β)=L1/tan(β+A1)+L1*tanA1
X(α)=L2/tan(α+A2)+L2*tanA2
式中,β表示评价点和汽车格栅上边界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表示评价点和汽车格栅下边界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L1表示上格栅开口,L2表示下格栅开口,A1表示上格栅水平倾角,A2表示下格栅水平倾角,X(β)表示透过汽车格栅上边界的可视距离,X(α)表示透过汽车格栅下边界的可视距离;
S5、计算透过汽车格栅上边界的可视距离与上格栅长度的第一差值;若第一差值小于第一阈值,则上格栅符合遮蔽性要求,否则优化上格栅;
计算透过汽车格栅下边界的可视距离与下格栅长度的第二差值,若第二差值小于第二阈值,则下格栅符合遮蔽性要求,否则优化下格栅。
进一步,基于汽车Y0面确定汽车格栅的上、下边界。
进一步,假设汽车格栅的最前缘位于AB连线上,基于汽车Y0面,抽象出汽车格栅上、下边界分别位于A点和B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53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