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LC的切带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08277.0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5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强;马军;赵将;王林;折保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37/04 | 分类号: | D05B37/04;D05B6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6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lc 切带机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PLC的切带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为:
首先,在缝纫机机头侧安装光纤传感器检测帽片,在缝纫机机头侧安装切刀装置并由PLC控制其动作,并由在主轴上安装旋转编码器;
其次,通过PLC的高速计数器采集主轴转动脉冲数,利用单位时间内的主轴转动脉冲数得到主轴转动速度,再设定每针送布开始脉冲数和送布结束脉冲数以及针距;
缝纫开始时,放入帽片,当帽片的前端边缘触发光纤传感器时,PLC接收到光纤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变化立即触发中断程序,读取当前累计的主轴转动脉冲数,PLC根据设定的针距和光纤传感器与切刀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理想状态下帽片边缘从触发光纤信号位置移动到切刀位置主轴需要转动的脉冲数n0,计算过程如下:
光纤传感器与切刀之间的距离L0÷针距,得到的商为主轴转动圈数S0,余数为单位针距内的距离L1,由每针送布开始脉冲数n1和送布结束脉冲数n2,根据比例关系能够得到移动L1长度主轴转动的脉冲数n3,由此能够计算出,帽片边缘从触发光纤信号位置移动到切刀位置主轴需要转动的脉冲数n0,计算过程如下:
n0= S0* N+n3-n1;
其中,N为编码器每转脉冲数;
在合缝帽片与底带的过程中,当帽片的前端边缘触发光纤传感器时,PLC接收到光纤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变化立即触发中断程序,读取触发中断时高速计数器累计的主轴转动脉冲数n4, n4÷N得到的余数为触发中断时主轴当前位置对应的脉冲数n5,PLC判断当前触发中断时缝纫机所处于的送布位置,处于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算法,得到从当前位置移动到切刀位置主轴还需要转动过的脉冲数n6,再计算出帽片运动到切刀位置时旋转编码器累计脉冲数n7,切刀装置动作由气缸驱动带来的延时时间T,再由不同转速下单位时间内采集的主轴脉冲数,得出当前转速下时间T内主轴会转过的脉冲数n8,从而计算出实际应输出切刀动作信号时的累计主轴脉冲数n9,当PLC检测到高速计数器的值与n9相等时,输出切刀动作信号切断底带完成前切带,计算过程如下:
当(n2-n5)≥(n3-n1)时,
n6=n0;
n7=n4+n6=n4+n0;
n9=n7-n8=n4+n0-n8;
当(n2-n5)<(n3-n1)时,
n6=n0+N-(n2-n1);
n7=n4+n6=n4+n0+N-(n2-n1);
n9=n7-n8=n4+n0+N-(n2-n1)-n8;
缝纫机继续缝纫待帽片的后端边缘触发光纤传感器时,同理,经过PLC处理控制切刀动作完成后切带,当主轴转动速度为零时清除累计主轴转动脉冲数的值,一次完整工作流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82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