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内清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10017.7 | 申请日: | 2022-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3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银;宋海辉;王玥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学院 |
主分类号: | B08B9/035 | 分类号: | B08B9/035;B08B9/051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曾勇;罗贵飞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内清灰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内清灰装置,包括壳体(1)、转动驱动件、驱动轮(11)、动力轴(9)、清灰叶片(12)、灰尘收集盒(13)、过滤片(14)和吸尘叶轮(4),转动驱动件和动力轴(9)连接并设在壳体(1)内,动力轴(9)伸出壳体(1)并设有清灰叶片(12),驱动轮(11)设在壳体(1)外壁上;灰尘收集盒(13)和吸尘叶轮(4)设在壳体(1)内,吸尘叶轮(4)与动力轴(9)转动连接,灰尘收集盒(13)进口与外部连通,出口设有过滤片(14),且与壳体(1)外部连通。本装置可自动对管内清灰收尘,避免污染,同时实现冷却转动驱动件。解决现有管内清灰装置只能清扫灰尘,无法收集灰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内清灰装置,属于管道清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各个工厂和企业都要使用各种物料管道,长时间使用易造成管道内堆积物料、灰尘等,尤其涉及一些固定物料的输送管道内,而由于部分管道很多架设在高空,采用人工清理劳动强度大且存在着高空作业和极大的人身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食品加工行业和卷烟制造行业,架设在高空的各种管道内物质不及时清理,容易造成滋生各种有害虫类和变质杂物,一旦脱落混入在制品中,会造成质量事故,影响到产品质量和原材料的浪费,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信誉下降。
现阶段往往通过气体吹扫来清理粘结在管道内壁上的物质,但由于部分管道管径小且管路较长,实际清理效果并不理想。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管内清灰装置大多只能清扫灰尘,对灰尘无法收集,对此有必要设计一款能清灰并能同时收集灰尘的清扫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管内清灰装置只能对管代内壁清扫灰尘,无法收集管内的灰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内清灰装置,包括壳体、转动驱动件、驱动轮、动力轴和清灰叶片,所述壳体为中空的管状结构,转动驱动件设置在壳体内,动力轴转动设置在壳体内,且转动驱动件的输出转轴与动力轴连接,动力轴远离转动驱动件一端伸出壳体,清灰叶片设置在动力轴的伸出端,驱动轮间隔均匀设置在壳体外壁上;还包括灰尘收集盒、过滤片和吸尘叶轮,灰尘收集盒和吸尘叶轮设置在壳体靠清灰叶片的内壁上,且吸尘叶轮与壳体转动连接,吸尘叶轮通过动力轴驱动旋转,灰尘收集盒进口与壳体外部连通,灰尘收集盒的出口设置有过滤片,且与吸尘叶轮的进口连通,吸尘叶轮的出口沿壳体轴向与壳体外端连通。
其中,上述装置中壳体靠近清灰叶片端封口,且壳体端部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进气口,且进气口与灰尘收集盒进口连通。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灰尘收集盒和吸尘叶轮为2至4个,且一一对应并均匀间隔设置在壳体周向上。
其中,上述装置中还包括齿轮副,吸尘叶轮通过齿轮副与动力轴转动连接。
其中,上述装置中还包括转向轮,所述转向轮和驱动轮间隔设置,且转向轮和驱动轮沿壳体轴向间隔设置在壳体上。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转动驱动件包括电机和蓄电池,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与动力轴连接,蓄电池与电机电连接。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壳体由4段筒体拼装成,且靠清灰叶片的筒体上间隔设置有开口,灰尘收集盒设置在开口内。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壳体远离清灰叶片端封口,且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开口。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还包括叶轮转轴,所述叶轮转轴转动设置在壳体上,叶轮转轴的一端与吸尘叶轮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齿轮副的从动齿轮,齿轮副的主动齿轮套设在动力轴上,且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啮合。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过滤片与灰尘收集盒的出口端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学院,未经攀枝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0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印鉴卡存储组件的回转机构及印鉴卡柜
- 下一篇:隐形内衬正畸托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