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Q值微腔激光器的CRDS气体探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13573.X | 申请日: | 202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0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达如;张裕生;周雁;管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39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忻明年 |
地址: | 321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值微腔 激光器 crds 气体 探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Q值微腔激光器的CRDS气体探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探测装置包括泵浦激光器、高Q值微腔波导片、TEC制冷片、真空热沉金属腔体、滤波器、光隔离器、声光调制器、透镜、高反镜气体腔、温压传感装置、光电探头和计算机。本发明的探测方法是高Q值微腔激光器输出激光波长扫描气体特征吸收谱线λ附近的整个吸收光谱,就可获得待测气体的整体吸收曲线,通过对比数据库中标准吸收谱线,并考虑气体腔内部温度、压力信息带来的吸收谱线修正,获得待测气体的浓度信息。本发明利用了高Q值微腔激光器输出超窄线宽激光容易耦合进入高Q值光学谐振腔及其温控波长调谐的特性,提升了CRDS气体探测灵敏度和探测极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光谱气体探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高Q值微腔激光器的CRDS气体探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包括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CRDS)在内的激光光谱技术是气体高灵敏度探测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实现CRDS气体探测方法中通常采用线宽为1MHz左右的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光光源,采用高反透镜构成高Q值光学谐振腔实现气体吸收光程的放大,通过动态扫描激光频率,让激光器输出的激光能够耦合进入高Q值光学谐振腔,通过关断激光并测量输出激光的衰荡时间来确定所探测气体的吸收光谱信息,从而实现气体浓度探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高Q值的光学谐振腔的模式线宽能够达到10kHz左右,相比于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约1MHz的线宽,低了两个数量级,从而限制了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激光注入到高Q值光学谐振腔的效率,并导致了注入激光功率的不稳定性,最终使得气体探测灵敏度降低,并限制了气体探测极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高Q值微腔激光器的CRDS气体探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基于高Q值微腔激光器的CRDS气体探测装置,包括泵浦激光器、高Q值微腔波导片、TEC制冷片、真空热沉金属腔体、TEC制冷片控制器、滤波器、光隔离器、声光调制器、声光调制器驱动器、透镜、第一高反镜、第二高反镜、气体腔、温压传感装置、光电探头、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和计算机。
所述泵浦激光器的输出端与高Q值微腔波导片的输入端光纤连接;高Q值微腔波导片与TEC制冷片的制冷面用导热胶连接;TEC制冷片的散热面与真空热沉金属腔体内壁一面用导热胶连接;TEC制冷片与TEC制冷片控制器连接;高Q值微腔波导片与TEC制冷片放置于真空热沉金属腔体的真空腔内部;高Q值微腔波导片的输出端与滤波器的输入端光纤连接;滤波器的输出端与光隔离器的输入端光纤连接;光隔离器的输出端作为温控波长调谐高Q值微腔激光器的输出端口。
所述的高Q值微腔波导片包括波导片基底、导入波导区、导入波导锥形区、耦合波导区、高Q值微腔、导出波导锥形区、导出波导区。泵浦光的传输方向为从导入波导区进入,通过波导锥形区进入耦合波导区,在耦合波导区传输的泵浦光部分耦合进入高Q值微腔,从高Q值微腔生产的信号光部分耦合到耦合波导区,信号光通过导出波导锥形区注入导出波导区,最后从导出波导区输出。
所述光隔离器的输出端与声光调制器的输入端光纤连接;声光调制器与声光调制器驱动器导线连接;声光调制器的输出端带有准直器功能,激光从声光调制器的输出端输出后注入透镜,从透镜输出的激光注入构成高Q值光学谐振腔的第一片高反镜。所述高Q值光学谐振腔和温压传感装置置于气体腔内部,所述的气体腔含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待测气体从进气口进入气体腔,从出气口排出。当激光的频率、模式和高Q值光学谐振腔的频率及模式匹配时,一部分激光从高Q值光学谐振腔的第二片高反镜输出,注入光电探头,光电探头的一端与数据采集处理模块连接,温压传感装置与数据采集处理模块连接,数据采集处理模块与声光调制器驱动器连接,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使得计算机获得实时光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35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用野生稻内生真菌YYA21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株自生固氮细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