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胆囊癌诊断的标志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16583.9 | 申请日: | 202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4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邹善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G01N33/57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先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3 | 代理人: | 王慧忠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胆囊 诊断 标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胆囊癌诊断的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标志物选自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人乙酰辅酶A脱氢酶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是首次发现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特别是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与人乙酰辅酶A脱氢酶的组合能够作为诊断胆囊癌的初步诊断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胆囊癌诊断的标志物及其应用,其用于构造诊断胆囊癌的试剂或试剂盒,属于医用检查检验服务领域,特别是体外诊断检测中的体外诊断用试剂、试纸及其配套设备与耗材领域。
背景技术
胆囊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它不仅有储存、浓缩、排泄(收缩)功能,还有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要的分泌和免疫作用。胆囊癌(gallbladdercancer,简称GBC)是指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占胆道恶性肿瘤的80%-95%。胆囊癌具有隐匿性、易侵袭转移、早期诊断难、预后差等特点。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居消化道肿瘤第6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胆囊癌治疗策略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且因缺乏典型症状,早期诊断率仅有19.1%,多数患者在被明确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有50%的患者被发现时已出现淋巴结转移。目前为止,手术切除仍然是胆囊癌患者的唯一治疗手段。然而手术切除对于晚期患者的治疗意义不大。胆囊癌对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均不敏感,故整体预后极差,胆囊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5%。除此之外,术后易复发或者转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晚期胆囊癌的不良预后。胆囊癌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多种基因以及环境因素相关,慢性胆道系统感染、特殊化学物质、重金属的环境暴露、饮食因素等,都与胆囊癌的形成有关。雌激素、胆固醇循环及沙门杆菌的感染,是造成胆囊癌在发展中国家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在胆囊癌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基本澄清了如PI3K-AKT-mTOR、Notch、ErbB、MAPK-ERK等信号通路及基因在胆囊癌中起到的作用,然而,上述研究尚不能改变胆囊癌的治疗与治愈途径,探究用于确诊胆囊癌的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仍旧在胆囊癌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中国授权专利CN108931633B公开了胆囊癌诊断和预后判断标志物PIM1,还公开了胆囊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试剂盒,其可用于诊断、预测、检测或筛查人胆囊癌细胞扩散、胆囊癌临床分期或胆囊癌患者预后。该专利还公开了PIM1蛋白抑制剂在制备抗胆囊癌药物中的用途。该专利研究结果表明PIM1在临床实践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肿瘤生物诊断标志物和用于肿瘤治疗的分子靶标,开辟了以PIM1为主的胆囊癌疾病全新靶标的研究,也为研制抗肿瘤新药开辟新的途径。
中国专利申请CN111455049A公开了一种胆囊癌的诊断标志物,所述标志物为LncRNAMEG3和MALAT1。该专利申请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现有的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从胆囊癌组织中筛选到用于胆囊癌诊断的标志物LncRNA MEG3和MALAT1(LncRNA MEG3在胆囊癌中低表达,MALAT1在胆囊癌中高表达),为胆囊癌的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
然而,暂未有数据公开上述标志物在胆囊癌诊断中的效果。如何发掘出更多能够用于胆囊癌针对的标志物,仍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胆囊癌诊断的标志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广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已知可以催化3-磷酸甘油醛氧化(脱氢)和磷酸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是糖代谢的中心环节,并用于糖代谢有问题的患者的病情缓解及治疗。
人乙酰辅酶A脱氢酶已被商品化用于检测,但未见其在胆囊癌诊断检测中的应用。
不局限于任何理论,本发明人出人意料地发现,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乙酰辅酶A脱氢酶在胆囊癌患者中的特征性存在,并由此完成了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65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