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燃料高温热源与双燃料燃气轮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19860.1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1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瑞;李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玉 |
主分类号: | F23C1/00 | 分类号: | F23C1/00;F23L15/00;F02C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西海岸***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高温 热源 燃气轮机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双燃料高温热源与双燃料燃气轮机装置,属于热力学与热动技术领域。外部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加热炉连通,加热炉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外部有低品位燃料与燃烧室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和高温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经加热炉与燃气轮机连通之后燃气轮机再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燃料燃气轮机装置;其中,燃烧室、加热炉和热源回热器组成双燃料高温热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力学与热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其中,将不同品质的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等通过燃烧形成高温热源,是进行冷、热、动力生产与利用的首要环节;减少高温热源形成过程的温差不可逆损失,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和首要环节;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换为热能,进而通过不同的热变功装置再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向人类提供动力或电力的重要手段。
燃料有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性质,其中燃料燃烧形成燃气的温度高低与转换效率密切相关;从燃烧形成的燃气温度——如绝热燃烧温度或定压燃烧温度——来看,定压燃烧温度高的高品位燃料,对应着高品位热源,可转化更多的机械能;而定压燃烧温度低的低品位燃料,难以形成高温燃烧产物,对应着低品位热源,转化的机械能相对较少。
由于受限于工作原理,或受限于工作介质的性质,或受限于材料性质,或受限于压缩设备及其它部件的制造水平等原因,采用高品位优质燃料的气体动力装置中,燃烧室内高温热源的形成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温差损失,这带来较大的燃料利用上的质量损失——不过,这为低品位燃料参与高温热源构建和提供驱动热负荷带来了机遇。
人们需要简单、主动、安全、高效地利用燃料来形成高温热源,本发明给出了将低品位燃料与高品位燃料进行合理搭配使用,实现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能够同时提升两种燃料利用价值,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有效降低燃料成本的双燃料高温热源与双燃料燃气轮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双燃料高温热源与双燃料燃气轮机装置,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双燃料高温热源,主要由燃烧室、加热炉和热源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加热炉连通,加热炉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外部有低品位燃料与燃烧室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经加热炉与外部连通,形成双燃料高温热源。
2.双燃料燃气轮机装置,主要由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压缩机和燃气轮机所组成;外部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加热炉连通,加热炉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外部有低品位燃料与燃烧室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经加热炉和燃气轮机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燃料燃气轮机装置。
3.双燃料燃气轮机装置,主要由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压缩机、燃气轮机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加热炉连通,加热炉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外部有低品位燃料与燃烧室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和高温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经加热炉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燃料燃气轮机装置。
4.双燃料燃气轮机装置,主要由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压缩机、燃气轮机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加热炉连通,加热炉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外部有低品位燃料与燃烧室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加热炉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燃料燃气轮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玉,未经李华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98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燃料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规模新能源半物理仿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