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0249.0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0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南毅;张健;赵连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胜系统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2 | 分类号: | E04C3/32;E02D27/14;E04B1/4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韩素娟 |
地址: | 22581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建筑领域内的一种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位置设有连接座,连接座包括矩形腔体,钢柱下端插入矩形腔体内,矩形腔体内四周设有加强纵筋,加强纵筋底部伸入混凝土承台内,钢柱下端四周垂直焊接有栓钉、底部焊接有法兰盘,混凝土承台内预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杆部与法兰盘连接,矩形腔体内设有后浇混凝土。本发明的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具有施工方便、连接稳定、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人们对建筑产业化的需求也在悄然地发生改变,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等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从传统粗放型建筑生产方式向集约型转化已成为当前建筑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房屋建造过程中的局限性,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建筑市场劳动力资源短缺的现象。当前,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装配式钢结构建设。由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造价相对较低,因此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现有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承台通常采用混凝土结构,立柱采用钢柱,如何保证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是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提高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位置设有连接座,连接座包括矩形腔体,钢柱下端插入矩形腔体内,矩形腔体内四周设有加强纵筋,加强纵筋底部伸入混凝土承台内,钢柱下端四周垂直焊接有栓钉、底部焊接有法兰盘,混凝土承台内预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杆部与法兰盘连接,矩形腔体内设有后浇混凝土。本发明的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通过增设连接座,有效提高了连接位置的可靠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混凝土承台对应钢柱连接位置设有细石混凝土二次灌浆层。混凝土承台浇筑过程中,连接螺栓可能发生移位,导致其与法兰盘安装孔对正困难,只能通过垫片及螺母找平,混凝土承台对应钢柱连接位置设有细石混凝土二次灌浆层,可以保证连接完成后混凝土承台成为承力部位,提高连接位置的可靠性,保证建筑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钢柱之间设有基础拉梁,基础拉梁连接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上端设有二次浇筑混凝土层,二次浇筑混凝土层围绕钢柱设置,二次浇筑混凝土层内设有钢丝网。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混凝土承台内开口相对的设置有上C型加强筋和下C型加强筋,上C型加强筋之间、下C型加强筋之间分别连接有加强箍筋。防止因构建热胀冷缩等原因承台强度造成影响,并防止承台表面开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加强纵筋上端和下端均带有向内的水平折弯边,提高连接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加强纵筋之间连接有加强横筋,保证结构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法兰盘与连接螺栓连接位置上下表面均设有垫片和调平螺母,提高连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钢柱,2混凝土承台,3连接座,4加强纵筋,4A水平折弯边, 5加强横筋,6栓钉,7法兰盘,8连接螺栓,9细石混凝土二次灌浆层,10基础拉梁,11二次浇筑混凝土层,12上C型加强筋,13下C型加强筋,14加强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钢柱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钢柱1与混凝土承台2连接位置设有连接座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胜系统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胜系统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02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补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用于交通管制的大数据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