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藻培养中防治浮游动物污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2135.X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06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加晶;王谝;周广航;付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38 | 分类号: | C12N1/38;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杨肖婉 |
地址: | 20008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 防治 浮游动物 污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金藻培养领域,公开了金藻培养中防治浮游动物污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当金藻藻液中的浮游动物的数量为20个/mL以上时,控制CO2流量,并向藻液中加入碳酸氢铵,使得藻液的pH提高至8‑9,同时提高藻液的温度至30‑40℃,维持0.5‑12小时进行防治处理;其中,所述碳酸氢铵的加入量使得金藻藻液中碳酸氢铵的含量为50‑500mg/L。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金藻规模化生产中的浮游动物污染,减少因浮游动物污染导致的金藻减产;且对藻细胞活性影响小,对金藻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影响,有效地解决了金藻细胞活性恢复不佳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耗时短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藻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藻培养中防治浮游动物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鞭毛虫、纤毛虫、变形虫等浮游动物在金藻培养液中可以达到很高的浓度,并减少50%以上的微藻生物量产量,有时可使金藻培养完全失败。
目前金藻规模化培养中一般是采用酸化处理或次氯酸钠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的。其中,酸化处理是指通过藻液中加盐酸酸化处理使藻液pH降低到3以下,处理4个小时后,再加NaOH将藻液pH恢复到正常培养的水平。对于大规模培养,一般单个培养藻的反应器体积都在几吨到几十吨,进行酸化处理后,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来使藻液pH恢复到正常水平,存在时间久和可能导致局部藻液pH长时间过低的情况,经常导致金藻细胞经过处理后无法恢复活性。次氯酸钠处理是指在藻液中加15-40ppm的次氯酸钠处理10-12小时,然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的方法防治浮游动物。但是,次氯酸钠处理结束后,需加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往往会存在余氯去除不彻底或者硫代硫酸钠过量的情况,余氯和硫代硫酸钠对金藻的生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少量多次添加硫代硫酸钠虽可以部分解决问题,但耗时长,操作麻烦。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在有效抑制浮游动物污染的同时,有效缓解金藻生长受抑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金藻培养中防治浮游动物污染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金藻规模化生产中的浮游动物污染,减少因浮游动物污染导致的金藻减产,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金藻细胞活性恢复不佳的问题,同时本发明的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和耗时短的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金藻培养中防治浮游动物污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当金藻藻液中的浮游动物的数量为20个/mL以上时,控制CO2流量,并向藻液中加入碳酸氢铵,使得藻液的pH提高至8-9,同时提高藻液的温度至30-40℃,维持0.5-12小时进行防治处理;
其中,所述碳酸氢铵的加入量使得金藻藻液中碳酸氢铵的含量为50-500mg/L。
优选地,所述防治处理的过程中,温度为35-40℃,pH为8.5-9。
优选地,所述碳酸氢铵的加入量使得金藻藻液中碳酸氢铵的含量为100-300mg/L。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当金藻藻液中的浮游动物的数量小于20个/mL时,控制CO2流量,并向藻液中加入碳酸氢铵,使得藻液的pH提高至8.5-9,维持4-6小时进行预处理。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金藻规模化生产中的浮游动物污染,可使浮游动物繁殖速度大大降低,减少因浮游动物污染导致的金藻减产。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防治浮游动物操作后,藻液培养快速恢复到正常条件,对藻细胞活性影响小,对金藻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影响,有效地解决了金藻细胞活性恢复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中,碳酸氢铵可以以母液形式投加,操作简单;而且结合调整CO2流量能够快速调节藻液pH值,使得藻液的pH能够达到目标pH或者尽快恢复正常水平;在室外培养时可以通过关闭降温设施使藻液温度快速升高,总而言之,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耗时短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21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