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跨度预应力挡洪闸启闭闸门的混凝土工作桥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7820.1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1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郑道宽;卢建华;杨明化;陈朝旭;董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8/00 | 分类号: | E01D18/00;E01D19/00;E01D19/02;E01D19/04;E02B7/20;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度 预应力 挡洪闸 启闭 闸门 混凝土 工作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挡洪闸启闭闸门的混凝土工作桥,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它包括墩柱、预应力工作桥和桥机,预应力工作桥预埋有桥机轨道,预应力工作桥内有预张拉钢绞线,预应力工作桥采用T型断面,预应力工作桥两侧间隔设置有肋板。本发明充分利用受拉区预张拉钢绞线较高的抗拉性能,根据方案比选计算结果,可减小工作桥的挠度变形约6mm,减小比例约15%,从而减小或避免受拉区混凝土开裂程度。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大跨度预应力挡洪闸启闭闸门的混凝土工作桥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挡洪闸启闭闸门的混凝土工作桥,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大跨度预应力挡洪闸启闭闸门的混凝土工作桥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水闸主要靠闸门进行上下游水位调节,水闸工作桥设计的目的是方便启闭机行车及起吊闸门,按材质分为钢梁工作桥、混凝土梁工作桥;对于跨度较小的水闸工作桥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工作桥,跨度较大的采用钢制工作桥,但是钢制工作桥后期维护成本较高,且存在金属疲劳及螺栓松动风险,需经常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检测或者进行抗锈蚀保养。
从受力角度来讲,混凝土工作桥断面尺寸和跨度及上部启闭机移动荷载均有关系,跨度越大,上部桥机移动荷载越大,则混凝土断面尺寸越大,带来的后果就是现浇工作桥自重也越大,配筋越多,导致工作桥受力条件较差且工程投资较大。
现浇混凝土工作桥在跨度及上部荷载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裂缝,表明此时工作桥梁受拉区混凝土已达到抗拉强度设计值,但受拉钢筋尚未达到自身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也就是说钢筋自身抗拉性能未充分利用,混凝土受拉区已经出现了裂缝,这就是现浇混凝土工作桥的受力缺陷。
为解决此类问题,研发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挡洪闸启闭闸门的混凝土工作桥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挡洪闸启闭闸门的混凝土工作桥。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提供这种大跨度预应力挡洪闸启闭闸门的混凝土工作桥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大跨度预应力挡洪闸启闭闸门的混凝土工作桥,包括墩柱、预应力工作桥和桥机,所述预应力工作桥位于桥机两端,预应力工作桥端部位于墩柱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应力工作桥顶部预埋有桥机轨道,预应力工作桥内有多股预张拉钢绞线,预应力工作桥采用T型断面,预应力工作桥两侧间隔设置有肋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张拉钢绞线包括伸出预应力工作桥的工作段、位于预应力工作桥端部内的倾斜段、位于预应力工作桥内的的直线段和位于倾斜段和直线段之间的圆弧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应力工作桥端部有支座,所述支座为矩形断面,支座两侧与墩柱贴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座底部通过混凝土楔形块与GJZ支座连接,所述GJZ支座底部有支座垫石,所述混凝土楔形块与支座整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凝土楔形块与GJZ支座的接触面预埋钢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应力工作桥外侧有人行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张拉钢绞线有六排,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第六排,每排有多束预张拉钢绞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应力工作桥强度等级为C50;所述预张拉钢绞线为15.2mm钢绞线,抗拉标准强度≥1960MPa,张拉控制应力80%σcon≥1568MPa。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大跨度预应力挡洪闸启闭闸门的混凝土工作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7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