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电、风电的负压储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8408.1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8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于昊;张君;张灵利;王永明;马玉秀;王永俊;贡布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1/02 | 分类号: | F04B41/02;F04B37/14;F04B39/10;F04B39/16;F01D15/10;F01D15/12;F01D2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周杰 |
地址: | 810001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电 负压储能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电、风电的负压储能系统,包括负压罐,负压罐一侧连接有抽气闸阀,抽气闸阀一侧连接有抽气管道,抽气管道一端与真空泵连接,负压罐另一侧连接有吸气管道,吸气管道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一侧设有吸气闸阀,驱动机构下部设有发电机组,发电机组一侧设有从动带轮,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本发明利用真空泵使负压罐产生负压,再利用负压罐体具有自动吸气以平衡罐体内外压强差的能力及过程,配合使用可控制开闭和气量的闸阀,吸气过程中吹动桨叶转动带动发电机组发电;使用空气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储存功能,并参与到调整电网负荷曲线,削峰填谷,提高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综合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能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光电、风电的负压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传统火电因无法避免在运行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全球正在探索以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逐步代替传统火电的方式,但由于当前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具有出力不稳定、源荷功率难平衡、受天气情况影响大等缺点,需要利用储能手段平抑功率波动,实现发电和负荷的动态平衡。
由于白天用电需求量大,夜间用电需求量小,造成白天电力能源紧张,而夜间电力能源相对充沛,将夜间风能所发的电能储存后,再在白天释放至电网中以补偿电网的用电需求,能够有效地缓解电网负荷高峰时段的用电需求,当前已经发展成熟抽水蓄能、锂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形式的储能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各种储能方式各有利弊,其功率密度、黑启动能力、响应负荷需求能力及建造成本等成为必须考虑的因素。锂电池的采购成本高,而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不具备黑启动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光电、风电的负压储能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储能方式储能能力低、建造成本高及不具备黑启动能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光电、风电的负压储能系统,包括负压罐,所述负压罐一侧连接有抽气闸阀,抽气闸阀一侧连接有抽气管道,所述抽气管道一端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泵的电源来自于太阳能产生的光电或风能产生的风电,所述负压罐另一侧连接有吸气管道,吸气管道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负压罐与驱动机构之间的吸气管道上设有吸气闸阀,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转轴、设置于转轴上的若干桨叶,所述壳体一端设有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与吸气管道连接,所述连接套管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安装有齿圈,所述转轴一端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下部一侧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下部与齿圈啮合,齿圈、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构成行星轮系,所述连接套管内部设有支撑板,主动齿轮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板的上端,所述从动齿轮一侧设有驱动轴,驱动轴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板上,驱动轴的末端延伸至连接法兰外部连接有主动带轮,且驱动轴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与连接法兰活动连接,所述轴承一侧设有轴承密封圈,以保证轴承的气密性;所述驱动机构下部设有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和真空泵均采用市售成熟产品,发电机组一侧设有从动带轮,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发电机组通过导线并入供电主网。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均为同步带轮,所述传动带为同步齿形带,避免了传动带打滑,保证了发电机组的能源转化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抽气闸阀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负压罐贯通,连接管另一端与抽气管道连接,且连接管的直径小于抽气管道的直径,所述连接管内部通过若干连杆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一侧连接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橡胶塞,自然状态下橡胶塞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将连接管的末端封闭,当真空泵对负压罐抽气时,橡胶塞在负压罐内气压的作用下与连接管分离,从而将负压罐内的空气抽出,抽真空结束后,橡胶塞在拉簧的作用下自动将连接管封闭。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座为锥台形结构,所述连杆一侧设有倒角,锥台形的固定座和设置倒角的连杆降低了连接管内的风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8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