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风机基础防撞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9918.0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5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肖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43/18 | 分类号: | B63B43/18;B63B35/4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怡然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风机 基础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风机基础浮式防撞结构,包括塔架以及环绕所述塔架设置的浮式减震组件;所述浮式减震组件包括漂浮架、内浮筒和外浮筒,所述内浮筒设置在所述漂浮架的中部,所述内浮筒的中部设有供所述塔架穿过的安装口,所述内浮筒的内腔填有空气;两组以上所述外浮筒在所述漂浮架的边缘围绕所述内浮筒设置,所述外浮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筒身以及两个以上环形吸能套。本发明提供的海上风机基础浮式防撞结构利用两个以上环形吸能套与内筒的配合,逐级消耗浮式防撞结构受到的冲击力,有效的减少了风载、浪载对基桩的冲击效果,安全可靠性好。
本案是以申请日为2020-11-03,申请号为202011207484.9,名称为“一种海上风机基础浮式防撞结构”的发明专利为母案而进行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风机基础浮式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在远离大陆的深海区域,有很多优质的风力资源能够被开发利用,市场前景应用广阔。在开发这些深海区域的风力资源时,目前普遍采用的做法是需要使用固定在海底的各种贯穿桩结构来固定海上风机基础。由于海上风高、浪大的恶劣环境,风机基础在受到风载、浪载的冲击下而会发生摇摆震动,同时也存在船只、海洋生物撞击风机基础的隐患,无论哪种情况均会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造成较大的损坏,导致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建造和维护成本直线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撞、抗冲击的海上风机基础浮式防撞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上风机基础浮式防撞结构,包括塔架以及环绕所述塔架设置的浮式减震组件;
所述浮式减震组件包括漂浮架、内浮筒和外浮筒,所述内浮筒设置在所述漂浮架的中部,所述内浮筒的中部设有供所述塔架穿过的安装口,所述内浮筒的内腔填有空气;
两组以上所述外浮筒在所述漂浮架的边缘围绕所述内浮筒设置,所述外浮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筒身以及两个以上环形吸能套;
所述筒身与所述漂浮架固定连接,所述筒身的内腔填有减震介质,所述筒身的圆周外壁设有第一环形装配口,所述筒身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装配口处设有第一环形轨道,所述第一环形轨道上可转动的设有第一旋转套,所述第一旋转套与所述第一环形装配口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旋转套的圆周内壁设有三个以上伸入所述筒身的内腔的第一转动活塞,所述第一转动活塞与所述筒身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转动活塞上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旋转套的圆周外壁设有第一锁孔;
所述环形吸能套的内腔填有减震介质,所述环形吸能套的圆周内壁与所述第一锁孔锁接,所述环形吸能套的圆周外壁设有第二环形装配口,所述环形吸能套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装配口处设有第二环形轨道,所述第二环形轨道上可转动的设有第二旋转套,所述第二旋转套与所述第二环形装配口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旋转套的圆周内壁设有三个以上伸入所述环形吸能套的内腔的第二转动活塞,所述第二转动活塞与所述环形吸能套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转动活塞上设有第二通道,一个所述环形吸能套上的第二旋转套的圆周外壁设有与另一个所述环形吸能套的圆周内壁连接的第二锁孔;
远离所述筒身的环形吸能套的圆周外壁沿圆周方向设有三个以上防撞护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学院,未经阳光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9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可靠的海上风机基础浮式防撞结构
- 下一篇:一种铁塔防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