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耳裁切除尘装置及其极耳裁切除尘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0210.7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1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宾兴;唐延弟;谭震涛;刘成;彭强;徐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1 | 分类号: | H01M50/531;H01M10/0525;B23K26/38;B23K26/08;B23K26/70;B23K26/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耳裁 切除 装置 及其 工艺 | ||
1.一种极耳裁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极片入槽、极片过渡槽、除尘罩、极片出槽及极耳裁切组件,其中,上述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上下间隔设置,两者内部为安装空间;上述极片入槽开设在第一箱体上;上述极片过渡槽及极片出槽分别开设在第二箱体上,且极片过渡槽位于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连接部位,极片出槽位于第二箱体(72)与第一箱体未连接部位;上述除尘罩设置于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连接处,且贯通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的内部空间;上述极耳裁切组件设置在第一箱体内,极耳裁切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极耳裁切平台部件及极耳裁切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裁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裁切部件包括极耳裁切直线模组(77)及极耳裁切激光器(78),其中,上述极耳裁切直线模组(77)水平设置在第一箱体(71)内;上述极耳裁切激光器(78)设置在极耳裁切直线模组(77)的输出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裁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裁切平台部件包括极耳裁切承载部件,极耳裁切承载部件包括极耳承载直线模组(79)、极耳承载座(710)、极耳承载支板(711)、平台旋转电机(712)、旋转盘(713)及极耳平台支板(714);上述极耳承载直线模组(79)水平设置在第一箱体(71)内;上述极耳承载座(710)连接在极耳承载直线模组(79)上;上述极耳承载支板(711)水平设置在极耳承载座(710)的顶部;
上述平台旋转电机(712)竖直设置在极耳承载支板(711)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旋转盘(713)水平连接在平台旋转电机(712)的输出端上,旋转盘(713)为圆形盘体结构,旋转盘(713)的周沿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位;上述极耳平台支板(714)连接在上述安装位上,并竖直向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裁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裁切平台部件还包括极耳裁切除尘部件,极耳裁切除尘部件包括极耳裁切除尘罩(715)及导尘管(716),其中,上述极耳裁切除尘罩(715)固定设置在极耳平台支板(714)上,并向下延伸至安装位内侧,且吸尘口朝外设置;上述导尘管(716)连接在极耳裁切除尘罩(715)的出尘口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裁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裁切平台部件还包括极耳导出部件,极耳导出部件包括导出支座(717)、推极耳部件、导极耳部件及吸极耳部件,其中,上述导出支座(717)设置在旋转盘(713)的下方,导出支座(717)上开设有导出空间;上述推极耳部件设置在导出支座(717)的侧部,且延伸至导出支座(717)的导出空间的外侧,从外侧将裁切后的极耳推入导出空间内;上述导极耳部件设置在导出空间内,导极耳部件将推入的极耳向内侧导出;上述吸极耳部件设置在导出空间的内侧,并与导出空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裁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极耳部件包括导出气缸(722)、导出滑杆(723)及导出推块(724),其中,上述导出气缸(722)设置在导出支座(717)的内侧,且输出端朝外设置;上述导出滑杆(723)为L状结构,导出滑杆(723)的一端连接在导出气缸(722)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延伸至导出支座(717)的导出空间的外侧;上述导出推块(724)连接在导出滑杆(723)的另一端,并朝导出空间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裁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极耳部件包括导出电机(718)、导出轴(719)、导出齿轮(720)、导出轮(721),其中,上述导出轴(719)包括两根,两根导出轴(719)沿平行间隔地设置在导出空间内,并与导出空间的内侧壁可转动地连接,导出轴(719)的一端穿过导出空间延伸至导出支座(717)的侧部;上述导出齿轮(720)包括两个,两个导出齿轮(720)分别套设在两根导出轴(719)的一端端部,且两个导出齿轮(720)相互啮合连接;上述导出电机(718)设置在导出支座(717)的侧部,且输出端与一根导出轴(719)连接;上述导出轮(721)包括两个,两个导出轮(721)分别套设固定在两根导出轴(719)上,且两个导出轮(721)上下对应设置,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02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车辆
- 下一篇:一种电池全自动包膜装置及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