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子对抗的小型化宽带收发变频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0460.0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0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钮浪;陈斯;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空间矩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 |
代理公司: | 重庆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3 | 代理人: | 陈千;刘思言 |
地址: | 610015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子对抗 小型化 宽带 收发 变频 模块 | ||
1.一种基于电子对抗的小型化宽带收发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层级设置的复合板(4)、金属隔板(6)和数字板(8);所述复合板(4)上设置有上下变频通道,所述数字板(8)上设置有本振源、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复合板(4)和所述数字板(8)之间的高频本振信号通过第一连接器实现电缆互联,所述复合板(4)和所述数字板(8)之间的低频信号通过第二连接器实现垂直对扣互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对抗的小型化宽带收发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壳套(5)、压板(3)、内盖板(2),所述复合板(4)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上壳套(5)中,所述压板(3)安装在所述复合板(4)上,所述内盖板(2)盖合在所述上壳套(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对抗的小型化宽带收发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壳套(7)和外盖板(9);所述数字板(8)安装在所述下壳套(7)中,所述下壳套(7)通过螺钉与所述上壳套(5)紧固一体,所述外盖板(9)盖合在所述下壳套(7)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对抗的小型化宽带收发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内盖板(2)上且封焊在所述上壳套(5)上的激光封焊盖板(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对抗的小型化宽带收发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隔板(6)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上壳套(5)与所述下壳套(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对抗的小型化宽带收发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套(5)为中空的第一矩形金属围框,所述下壳套(7)为向内设有安装支脚(71)的第二矩形金属围框,所述安装支脚(71)用于通过螺钉安装所述数字板(8),所述第一矩形金属围框与所述第二矩形金属围框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对抗的小型化宽带收发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4)由八层基板复合而成,从上至下的第一层基板与第三层基板设置有0.03G~18G的射频走线,所述第一层基板与所述第三层基板之间的射频走线通过过孔实现互联;第二层基板的大部分面积采用覆铜板作为地层,形成射频信号的参考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对抗的小型化宽带收发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4)的第四层基板至第八层基板采用FR4材料,并设置有低频信号走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对抗的小型化宽带收发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本振一连接器和本振二连接器,所述数字板(8)通过分频方式生成输出频率为20.2GHz的本振一信号,通过倍频方式生成输出频率为24-40GHz的本振二信号,所述复合板(4)上的上下变频通道分别通过所述本振一连接器、所述本振二连接器共用本振一信号和本振二信号;所述本振一连接器和所述本振二连接器均包括UMCC接口(10)及连接线缆(11),所述UMCC接口(10)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套(5)和所述下壳套(7)的边侧,在所述上壳套(5)和所述下壳套(7)的边侧面上还预留有用于嵌设所述连接线缆(11)的线槽(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对抗的小型化宽带收发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板(2)、所述上壳套(5)、所述下壳套(7)和所述外盖板(9)紧固一体后整体尺寸在120mm×72mm×17.8mm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空间矩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空间矩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04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面U型牙刷
- 下一篇:一种水培攀架种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