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向旋流场油滴群粒径分布及迁移运动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2503.9 | 申请日: | 202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7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硕;侯林彤;杨猛;王黎松;张健;许晶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5/02 | 分类号: | G01N15/02;G01N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吴迪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旋流场油滴群 粒径 分布 迁移 运动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轴向旋流场油滴群粒径测试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轴向旋流场油滴群粒径分布及迁移运动测试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连接有启旋段,远离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侧的启旋段连接有第二粒径测试取样段,远离启旋段侧的第二粒径测试取样段连接有截面相含率测试段,远离第二粒径测试取样段侧的截面相含率测试段连接有观察段,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和第二粒径测试取样段内分别设置取样引流机构,启旋段内设置启旋机构,截面相含率测试段内设置有电极组机构;精准测定旋流场油滴群破碎聚并趋势以及粒径分布规律和油相分布规律,为相关油水旋流分离设备的设计优化和自动化控制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向旋流场油滴群粒径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向旋流场油滴群粒径分布及迁移运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油田生产中后期,高含水采出液为现有采出液预处理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采出液预处理装置的小型化和快速化处理,需用管式分离技术替代传统的重力式分离技术。管式分离技术基于旋流分离原理和浅池原理研发,可有效降低预分离系统所需的空间尺度,使装置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处理高含水采出液,分离出其中的油相和气相。而旋流分离技术是管式分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旋流分离设备的设计和优化建立在对旋流场油滴群行为特性的充分了解基础上,即旋流场油滴粒径分布及相含率分布决定着相收集装置的设计参数。而现有技术中的旋流分离设备不利于相关设备的定向优化设计和精细化控制,急需系统的旋流场油滴群行为特性测试装置。如何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难点,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向旋流场油滴群粒径分布及迁移运动测试装置。
轴向旋流场油滴群粒径分布及迁移运动测试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所述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连接有启旋段,远离所述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侧的所述启旋段连接有第二粒径测试取样段,远离所述启旋段侧的所述第二粒径测试取样段连接有截面相含率测试段,远离所述第二粒径测试取样段侧的所述截面相含率测试段连接有观察段;
所述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和所述第二粒径测试取样段内分别设置有取样引流机构;
所述启旋段内设置有启旋机构;
所述截面相含率测试段内设置有电极组机构。
进一步地,远离所述启旋段侧的所述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的入口端连接有第一压力表。
进一步地,远离所述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侧的所述第一压力表的入口端连接有科氏质量流量计。
进一步地,远离所述截面相含率测试段侧的所述观察段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取样引流机构包括:
第一引流管,与所述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的轴向相平行;
第二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引流管相垂直设置;
曲型管,同时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和所述第二引流管;
所述第一引流管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以及所述曲型管的内径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管表面设置有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表面设置有柔性环;
所述柔性环的表面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或所述第二粒径测试取样段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管可沿所述所述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或所述第二粒径测试取样段的径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引流管沿所述所述第一粒径测试取样段或所述第二粒径测试取样段的径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启旋机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25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