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辐射管加热预热炉炉膛积碳脱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6824.6 | 申请日: | 202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8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理扬;陈浩杰;王骏飞;吴佳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5/00 | 分类号: | C23G5/00;B08B7/00;C21D1/26;C21D9/57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卢传贤 |
地址: | 52407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辐射 加热 预热 炉膛 脱落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带钢连续退火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止辐射管加热预热炉炉膛积碳脱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方法通过在辐射管加热机组的预热炉内设置电加热辐射管辅助加热装置,采用可控硅控制,正常生产过程中当炉膛温度低于预设定温度值时自动启动电加热辐射管,给预热炉加热升温,确保预热炉炉膛温度达到轧制油挥发温度以上,并不停地将挥发的轧制油放散到炉膛外,避免轧制油在低温的预热炉内积聚脱落;本发明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辐射管加热预热炉炉膛积碳脱落的控制,避免积碳脱落的产生造成批量质量问题,避免异常开炉情况的发生,减少了质量损失和产能损失,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钢连续退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辐射管加热预热炉炉膛积碳脱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美钢联式无氧化立式退火炉普遍应用在连续退火产线和热镀锌产线,该退火炉按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冷却段形式布置。在退火炉前设置有清洗装置,应用碱液浸泡、机械刷洗、电解清洗等方法对进入退火炉的钢带进行清洁,将酸轧后的轧硬卷钢带表面残油残铁清洁到一定水平,防止它们过量残留对后续退火炉膛造成污染,对产品表面造成如黑点、异物压入、辊印、露铁等缺陷。酸轧后钢带板面残留轧制油通常在200mg/㎡以上,理想情况下清洗后进入退火炉前的钢带表面残油能控制在20mg/㎡以下。当清洗段清洗能力降低或轧制油脱脂性能不佳等问题出现后,往往造成带钢表面过多的的残油被带入到炉膛。对于直火加热炉,带钢表面残油过多可以被直火直接烧掉排除,但对于辐射管加热炉,其预热炉利用辐射管加热炉和辐射管均热炉的燃烧废气通过换热器将氮氢保护气体加热后喷吹到钢带表面对带钢起到预热作用,可以减少加热段的燃烧功率,起到节能的作用。预热炉炉膛温度低时无法将带钢表面残油充分挥发,造成残油碳化积聚,长时间后脱落引起小黑点状异物压入缺陷,对于热镀锌机组严重时会造成粘附异物露铁缺陷。特别是在机组开机阶段和生产低温退火产品时,辐射管加热炉功率偏低,其废气量和温度都偏低,在入口带钢残油未得到充分清洗的情况下,该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在预热炉与辐射管加热炉之间的炉喉区域(此处为带钢低温向高温过渡区)容易发生碳化,粉末聚集在此区域炉膛,积累至一定程度后,坠落在带钢上形成小黑点,我们称之为积碳脱落。在普冷产品上产生小黑点脏污缺陷,在热镀锌产品上该黑点脏污影响涂镀,形成露铁缺陷。
中国专利CN201710262685.0公开了一种清除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内积碳的方法,通过加热退火炉控制炉膛内温度达到650±10℃保持恒温然后将空气导入退火炉再加热,将积的碳氧化消耗实现清除积碳的目的。显然该方法对于辐射管预热炉不能使用,例如辐射管预热炉的喷气风机耐温等级就达不到这么高的温度。
中国专利CN200810195037.9公开了一种带抽油烟装置的淬火炉,在淬火炉炉膛的下部设置油烟沉积箱和抽油烟管,减少淬火炉炉膛的积碳。该方法是被动的将积的碳抽除,未从根本上防止积碳发生。
可以看出,上述专利技术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辐射管加热炉的预热炉积碳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辐射管加热预热炉炉膛积碳脱落的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辐射管加热预热炉炉膛积碳脱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方法通过在辐射管加热机组的预热炉内设置电加热辐射管辅助加热装置,采用可控硅控制,正常生产过程中当炉膛温度低于预设定温度值时自动启动电加热辐射管,给预热炉加热升温,确保预热炉炉膛温度达到轧制油挥发温度以上,并不停地将挥发的轧制油放散到炉膛外,避免轧制油在低温的预热炉内积聚脱落。
优选的,所述预设定温度值根据来料轧制油的最低挥发温度确定,该预设定温度为来料轧制油最低发挥温度+100℃。
优选的,所述预设定温度值可以根据来料轧制油种类自动调节,不需认为干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68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