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慧城市道路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7665.X | 申请日: | 2021-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9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吕旭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旭枫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65;G07B15/06;G07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平台 智慧 城市道路 管理 系统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慧城市道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 括高速公路采集模块、高速公路交易防盗模块、 高速公路服务区模块、高速公路评价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高速公路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收费站为核心划 分不同的区域,对每个区域内的天气状况、车流量进行采集,所述高速公路交易防盗模块用于避免在车辆进入 ETC 支付通道时,后方车辆跟车进入前方车辆的 ETC 通道,所述高速公路服务区模块用于合理安排服务区车辆的停放时间, 所述高速公路评价模块用于在路程结束后,对此段路程进行自动评价和自主评价并上传至主控模块中,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分别控制高速公路采集模块、高速公路交易防盗模块、高速公路服务区模块和高速公路评价模块;
所述高速公路服务区模块包括车主疲劳度确定模块、车位类型提前安排模
块和滞留因素追寻系统,所述车主疲劳度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 ETC 车道上方 所检测到的车辆用户脸部同时出现在服务区系统内时,对该用户开车时间判断 用户开车的疲劳度,所述车位类型提前安排模块用于根据车辆大小合理安排车 辆停放的位置,并对用户车辆完全停放进车位的时间进行计算,所述滞留因素 追寻系统用于当检测到有车辆没有在预设时间内离开服务区时,向该车辆滞留 的原因进行收集,同时核实真实度;
所述滞留因素追寻系统包括座位感应终端和自主扣费模块,所述座位感应
终端用于当在预设时间内并未检测到车位上接收到相应信号时,表示用户停留 在服务区内,所述自主扣费模块用于在没有找到用户的位置时,根据车辆所超 过设定的停留时间收取车辆停车费用,所述座位感应终端与车主疲劳度确定模 块和自主扣费模块相连接;
所述智慧城市道路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使用高速公路采集模块,能够以不同区域内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为核心,对不同区域内的天气状况、车流量情况进行采集,并在此区域内判断是否 会导致事故发生,导致该区域内的车辆无法继续通行,并将相应的事故数据上 传至主控模块中,使得该区域内的其它用户车辆开车过程中警惕;
S2:使用高速公路交易防盗模块,不同车辆在不同 ETC 支付通道内进行支 付时,对正在支付的车辆信息、车主的脸部以及后方车辆的型号进行检测,并 实时检测车辆所在位置,当后方车辆在预设时间内与前方车辆距离小于预设距 离时,判断后方车辆是否有跟车闯站的行为,当检测到车辆 ETC 失效后,将某 ETC 支付通道更换成 MTC 支付通道;
S3:使用高速公路服务区模块,根据用户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间判断用户 的疲劳值,根据用户疲劳值判断用户车辆在服务区所停留的时间,当检测到服 务区内此类型车辆在预设时间内并未离开对应的车位位置时,根据车辆超额所 停时间进行自助扣费,使得用户能够在固定时间内离开服务区,且保证在车辆 行驶高峰期内有其它用户车辆在服务区内休息停留;
S4:使用高速公路评价模块,根据车辆从高速入口至所到达终点位置的行 驶速度和时间进行评价,同时根据用户车辆在服务区内停车等待时间和服务区 所安排时间进行评价,并将用户所评论的结果上传至主控模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旭枫,未经吕旭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76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