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燃煤发电机组启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1316.5 | 申请日: | 202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3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尤默;高爱国;李展;秦天牧;邢智炜;尚勇;张瑾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5/34 | 分类号: | F22D5/34;F22D7/08;F22B37/38;F22B37/26;F22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骁毅;叶明川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燃煤 发电 机组 启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燃煤发电机组启动系统,包括:过热器、汽水分离器、贮水箱、水冷壁、炉水循环泵、大气扩容器和高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注水电泵的出水口和水冷壁的进水口相连;水冷壁的出水口与汽水分离器的进水口相连;汽水分离器的出水口和出气口分别与贮水箱的进水口和过热器的进气口相连;贮水箱的出水口分别与炉水循环泵的进水口和大气扩容器的进水口相连;大气扩容器的出水口连接贮水箱的进水口;炉水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水冷壁的进水口相连。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直流燃煤发电机组启动时的能源消耗,进而提成直流燃煤发电机组的启动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燃煤发电机组启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直流锅炉在启动阶段的水位是锅炉启动初期的重要调节对象。为了保证正常的汽水供应,在此阶段,电厂运行人员往往无法正确的操作,使得分离器水位稳定。而且此过程中单纯投入水位控制阀,而不考虑设置合理的循环倍率,会造成除盐水过量外排或循环,造成热负荷的浪费。
目前,通过设置实际调节机构来设计合理的闭环控制策略,帮助电厂运行人员在锅炉启动初的水位控制,对分离器水位有较好的控制的同时,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现有超临界机组中有设置炉水循环泵,对于有炉水循环泵设置的机组,存在多种调节手段,没有考虑整体节能效果,没有对调节手段进行分级设置,不能有效降低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燃煤发电机组启动系统,具体包括:
过热器、汽水分离器、贮水箱、水冷壁、炉水循环泵、大气扩容器和高压加热器;
其中,所述高压加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注水电泵的出水口和所述水冷壁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水冷壁的出水口与所述汽水分离器的进水口相连;
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出水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贮水箱的进水口和所述过热器的进气口相连;
所述贮水箱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炉水循环泵的进水口和所述大气扩容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大气扩容器的出水口连接贮水箱的进水口;所述炉水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冷壁的进水口相连。
其中,所述高压加热器的出水口处设置有锅炉上水旁路调门。
其中,所述炉水循环泵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炉水循环泵出口调门。
其中,所述炉水循环泵的出水口和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炉水循环泵再循环调门。
其中,所述大气扩容器的进水口出设置有贮水箱水位调节阀。
其中,所述炉水循环泵的进水口出设置有炉水循环泵入口减缓调门。
其中,所述局水箱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贮水箱疏水泵出口调门。
其中,所述注水电泵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电泵出口流量计。
其中,所述水冷壁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省煤器入口流量计。
其中,所述高压加热器的出水口处设置有上水流量计。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燃煤发电机组启动系统,在实现分离器水位调节目的的同时,降低启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到达全周期范围内节能降耗,进而提成直流燃煤发电机组的启动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直流燃煤发电机组启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13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