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2085.X | 申请日: | 2022-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8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巧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川越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75 | 分类号: | F16L55/175;B05C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兴***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管线 渗漏 结构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属于地下管线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套接相邻管线连接处的安装环,安装环朝向管线的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首尾连接呈环形,安装槽内滑动设置有抵接垫,抵接垫沿安装槽的环向滑动,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抵接垫滑移的第一驱动件;抵接垫沿平行于管线直径滑动,还包括用于驱动抵接垫滑动并抵接在管线连接受损处的第二驱动件;安装环上开设有排水孔,安装环上设置有抽取安装槽内输送物通过排水孔排出的第一输送泵;安装槽内设置有储胶箱,储胶箱内储存有用于将抵接垫粘在管线连接受损处的胶水,还包括用于涂抹胶水使抵接垫粘接在受损处的涂胶装置。本申请具有降低输送物的损失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管线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管线是敷设在地下用于输送液体、气体或松散固体的管道。地下管线可分为给水管道(按给水的用途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排水管道(按照排泄水的性质分为污水、雨水和雨污合流及工业废水等管道)以及燃气管道(可按其所传输的燃气的性质分为煤气、液化气和天然气管道;按燃气管道的压力大小分为低压、中压和高压管道)等;地下管线一般的材质为混凝土管以及钢管。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管线连接处在输送物的冲击下,易导致输送物通过相邻管道连接处泄露出,造成输送物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降低输送物的损失,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包括用于套接相邻管线连接处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朝向管线的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首尾连接呈环形,相邻管线的连接处位于安装槽开口在管线上的投影内,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设置有抵接垫,所述抵接垫沿安装槽的环向滑动,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抵接垫滑移,使抵接垫位于相邻管线连接受损处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抵接垫还沿平行于管线直径滑动,还包括用于驱动抵接垫沿管线直径方向滑动并抵接在管线连接受损处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安装环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安装环上设置有抽取安装槽内输送物通过排水孔排出的第一输送泵;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储胶箱,所述储胶箱内储存有用于将抵接垫粘在管线连接受损处的胶水,还包括用于涂抹胶水使抵接垫粘接在受损处的涂胶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下管线在安装过程中,将安装环套接在管线连接处;当管线连接处不慎受损时,首先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抵接垫滑移,使抵接垫滑移至受损处的上方,随后通过第二驱动件驱使抵接垫滑移抵接在受损处,以减缓输送物的泄露速率,再通过第一输送泵将安装槽内的输送物通过排水孔排出,以减少输送物对受损处修补产生的影响,再通过涂胶装置将抵接垫粘接固定在受损处,进而对受损处进行修补,起到防漏的效果;地下管线深埋在地下,对受损处进行修补时,需对受损处的土地进行开挖,修补的周期较长,经过上述修补过程,避免了开挖修补的过程,减少了修补周期;上述过程,在安装环的作用下,将管线的连接处包围在安装槽内,当输送物泄漏后,输送物暂存在安装槽内,安装槽内的容量充满后,使输送物的泄漏暂止,同样起到防漏的作用,进而减少了输送物的损失。
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设置有圆环,所述圆环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安装环所在的平面,所述抵接垫设置在圆环内圈;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设置在安装环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圆环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辊轴,所述圆环的外圈抵接在辊轴的周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抵接垫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辊轴转动,辊轴转动圆环转动,圆环转动带动抵接垫滑移,进而对抵接垫位置进行调整,操作简单便捷。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设置在圆环内圈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输出轴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圆环的直径方向,所述电动推杆输出轴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抵接垫设置在固定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川越消防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川越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20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编织袋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