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热蝶阀提高火电机组二次调频能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9229.4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0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恩仁;石硕;于庆彬;李元元;李军;高嵩;孟祥荣;路宽;周长来;王毓琦;姚常青;王文宽;丁浩天;曲建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H02J3/46;H02J3/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热 提高 火电 机组 二次 调频 能力 方法 | ||
1.一种供热蝶阀提高火电机组二次调频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获取供热火电机组的发电出力上限Ph、供热火电机组的发电出力下限PL及供热火电机组的实际发电功率P;
b)当供热火电机组的实际发电功率P大于供热火电机组的发电出力上限Ph时进行如下操作:b-1)将供热火电机组的实际负荷值与其接收到的负荷指令值求偏差,将偏差值乘以标幺系数K,式中C为供热火电机组的额定抽气供热流量,S为供热蒸汽与发电负荷折算系数;
b-2)将标幺后的偏差值经过PID控制器运算得到开度指令后,将开度指令输出给供热蝶阀;
c)当供热火电机组的实际发电功率P小于供热火电机组的发电出力下限PL时进行如下操作:c-1)将供热火电机组的实际负荷值与其接收到的负荷指令值求偏差,将偏差值乘以0.3倍的标幺系数K,式中C为供热火电机组的额定抽气供热流量,S为供热蒸汽与发电负荷折算系数;
c-2)将标幺后的偏差值经过PID控制器运算得到开度指令后,将开度指令输出给供热蝶阀;
d)当供热火电机组的实际发电功率P大于等于供热火电机组的发电出力下限PL且小于等于供热火电机组的发电出力上限Ph时进行如下操作:
d-1)设置于电厂DCS控制系统相连接的外置服务器;
d-2)外置服务器采集电厂DCS控制系统中存储的历史运行数据,对机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机组的AGC综合性能指标,如一负荷段机组的AGC综合性能指标小于2.0的概率大于M,则对该负荷段进行标记,标记为性能合格的负荷段,该负荷段外的其他负荷段标记为性能不合格的负荷段,M取值为70%-90%;
d-3)外置服务器将供热火电机组的实际负荷值与其接收到的负荷指令值求偏差,将偏差值乘以0.3倍的标幺系数K,式中C为供热火电机组的额定抽气供热流量,S为供热蒸汽与发电负荷折算系数;
d-4)将标幺后的偏差值经过PID控制器运算得到开度指令后,将开度指令输出至电厂DCS控制系统,电厂DCS控制系统将开度指令输出给供热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蝶阀提高火电机组二次调频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中供热蒸汽与发电负荷折算系数S取值为0.2-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蝶阀提高火电机组二次调频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设置与PID控制器连接的闭锁减模块,闭锁减模块监控热网交换器中循环水温度,当循环水温度下降至小于15℃时,闭锁减模块产生触发信号给PID控制器,PID控制控制供热蝶阀的开度只允许增加不允许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蝶阀提高火电机组二次调频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设置与PID控制器连接的控制切换模块,当运行人员投入手动控制方式时,控制切换模块产生触发信号给PID控制器,PID控制器停止运算,供热蝶阀开度指令由运行人员手动给出,PID控制器输出值跟踪运行人员手动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蝶阀提高火电机组二次调频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设置与PID控制器连接的闭锁增模块,闭锁增模块监控热网交换器中循环水温度,当循环水温度上升至大于30℃时,闭锁增模块产生触发信号给PID控制器,PID控制控制供热蝶阀的开度只允许减小不允许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蝶阀提高火电机组二次调频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设置与PID控制器连接的控制切换模块,当运行人员投入手动控制方式时,控制切换模块产生触发信号给PID控制器,PID控制器停止运算,供热蝶阀开度指令由运行人员手动给出,PID控制器输出值跟踪运行人员手动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922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