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烯烃木塑共挤面层复合材料及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1455.6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钱新有;张正华;蔡建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钱隆新材料有限公司;衢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李征宇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木塑共挤 面层 复合材料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烯烃木塑共挤面层复合材料及制备工艺,涉及木塑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包括木塑复合层,所述木塑复合层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板层,所述耐磨板层的底部设置有黏合剂,所述粘合剂制作成分为皮胶、骨胶、酪素胶、聚醋酸乙烯酯胶黏剂。本发明通过液压柱伸缩移动,带动挤压板进行按压在加工板材的顶部,达到压合固定的功能,再由驱动滑柱接通电源,进行驱动移动环块,带动两侧的推压杆移动推压块,在推压块移动的同时,配合升降压柱升降移动,带动按压块进行按压,达到压合加工板材两侧的功能,方便加工板材均匀的粘合,解决了由于挤压作用力不均匀,导致木塑复合材料不完全粘连的问题,有利于增加装置的均匀的压合,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塑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烯烃木塑共挤面层复合材料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木塑复合材料是近年蓬勃兴起的一类新型复合材料,指利用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代替通常的树脂胶粘剂,与超过35%-70%以上的木粉、稻壳、秸秆等废植物纤维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再经挤压、模压、注塑成型等塑料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板材或型材。主要用于建材、家具、物流包装等行业。随着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木塑复合材料的塑料原料,除了有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以外,还有聚氯乙烯和P。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的木塑复合材料强度较低,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导致木塑复合材料磨损,影响木塑复合材料使用寿命的问题;
2、木塑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时,对加工材料挤压固定性,由于挤压作用力不均匀,导致木塑复合材料不完全粘连,影响木塑复合材料使用寿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烯烃木塑共挤面层复合材料及制备工艺,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耐磨的功能,解决传统的木塑复合材料强度较低,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导致木塑复合材料磨损,影响木塑复合材料使用寿命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木塑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时,对加工材料挤压固定性,由于挤压作用力不均匀,导致木塑复合材料不完全粘连,影响木塑复合材料使用寿命的问题,以达到均匀挤压的功能,提高木板使用寿命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烯烃木塑共挤面层复合材料,包括木塑复合层,所述木塑复合层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板层,所述耐磨板层的底部设置有黏合剂,所述粘合剂制作成分为皮胶、骨胶、酪素胶、聚醋酸乙烯酯胶黏剂,其配比量为:0.1%:0.8%:1%:3%,所述木塑复合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潮板层。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耐磨板层包括聚烯烃树脂和耐磨层,所述聚烯烃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耐磨层材料为三氧化二铝。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木塑复合层包括:植物纤维层30-40份、偶联剂3-5份、抗紫外线剂0.2-3份和聚烯烃材料70-100份。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潮板层包括三聚氰胺板基层,所述三聚氰胺板基层的内部设置有防潮粒子,所述三聚氰胺板基层的外侧设置有胶水,所述胶水的表面设置有防水膜。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烯烃木塑共挤面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该聚烯烃木塑共挤面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物料;
步骤二:挤压加工板材;
步骤三:加工处理。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植物纤维层、偶联剂、抗紫外线剂份和聚烯烃材料按照配比量放置到搅拌装置进行均匀的搅拌混合,得到木塑复合基层;
S2:将耐磨材料三氧化二铝的表层纸浸渍三聚氰胺树脂,制备耐磨板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钱隆新材料有限公司;衢州学院,未经浙江钱隆新材料有限公司;衢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1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