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缸的支撑装置、支撑系统及支撑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4788.4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2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宋慧斌;孙晓;谢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20 | 分类号: | F02C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慧;龚晓佳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缸 支撑 装置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气缸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支撑气缸(2),支撑装置至少包括一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本体;第一调节部(12、14),第一调节部(12、14)设置在支撑本体上,第一调节部(12、14)在支撑本体上位置可调;第二调节部(13),第二调节部(13)容纳第一调节部(12、14)的调节位移,第二调节部(13)与气缸(2)一体设计或固定连接。通过调节气缸的支撑刚度,为燃气轮机运行现场的振动问题提供了一种调节手段。当转子系统振动不满足要求时,可尝试通过调节支撑刚度来解决振动问题,而不必进行重新加工设计,降低了燃气轮机的运行风险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轮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重型燃气轮机进气缸的冷端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通过旋转式动力把工质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燃气轮机支撑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转子提供足够的支撑刚度,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满足要求,其分为热端支撑和冷端支撑,热端支撑位于透平侧,主要承受透平端部件重量;冷端支撑设置在进气缸的缸体两侧,主要承受压气机端部件重量,其支撑刚度除了跟支撑组件自身的结构强度有关外,还跟缸体两侧的支撑组件之间的距离有关。
常见的冷端支撑组件主要包括地脚螺栓、底板、支板、顶板、顶柱等,各部件间通常采用焊接方式固定,整个支撑组件不具有位置调整功能,即其支撑结构的刚度通常不可调整。有时支撑结构的刚度并不能满足燃气轮机的运行要求。
当支撑结构的刚度不满足要求时,将影响燃气轮机振动、影响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增加了燃气轮机的运行风险。鉴于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气缸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进气缸冷端支撑刚度不可调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缸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支撑气缸,支撑装置至少包括一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本体;第一调节部,第一调节部设置在支撑本体上,第一调节部在支撑本体上位置可调;第二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容纳第一调节部的调节位移,第二调节部与气缸一体设计或固定连接。通过调节气缸的支撑刚度,为燃气轮机运行现场的振动问题提供了一种调节手段。当转子系统振动不满足要求时,可尝试通过调节支撑刚度来解决振动问题,而不必进行重新加工设计,降低了燃气轮机的运行风险和成本。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的,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位于气缸两侧,每个支撑组件具有支撑中心,通过调整第一调节部相对于支撑本体的位移来调节气缸两侧支撑中心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支撑装置的刚度。
进一步的,支撑本体还包括支撑基座和与支撑基座连接的第三调节部,第三调节部与第一调节部相互配合以调节第一调节部在支撑本体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第一调节部为第一滑动调节部,第一滑动调节部在支撑本体上的位置可连续调整。这种连续调整更好地降低了现场阶段燃气轮机的运行风险,也给设计阶段的支撑组件的计算提供了更多的裕度。
进一步的,第三调节部为第三滑动调节部,第三滑动调节部设置有在支撑本体上的滑槽和/或滑块,第一滑动调节部上设置有滑块和/或滑槽,滑块在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的,第一调节部为第一断续调节部,第一断续调节部在支撑本体上的位置可断续调整。第一断续调节部不能实现连续调节,但其支撑刚度调节方式较为简单,调整方式也较为可靠。
进一步的,第三调节部为第三断续调节部,第三断续调节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孔,第一断续调节部上设置有第二孔,第一孔与第二孔通过紧固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调节部设置有调节孔。
进一步的,第二调节部为板状。
进一步的,第一调节部上还设置有支撑顶柱,支撑顶柱在调节孔内位置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4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