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7297.5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2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光;刘俊沛;胡双洋;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80/60 | 分类号: | F03D80/60;F03D80/00;F03D80/8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徐雯琼;张妍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自然 风冷 散热 机舱 冷却系统 | ||
1.一种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设置在机舱内部的靠上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冷却系统包括:
拢风筒,用于增加机舱冷却系统的迎风面积;
电动百叶窗,与所述拢风筒的一端连接,用于控制机舱外部空气进入机舱冷却系统的流量;
空气换热器,与所述电动百叶窗连接,外部冷空气通过拢风筒和电动百叶窗进入后与机舱内热空气在空气换热器中进行热量交换,对机舱内部冷却降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机舱内部设置有两套机舱冷却系统,且所述机舱冷却系统对称设置在机舱内部的靠上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拢风筒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棱台结构,且与拢风筒连接的一端面积小于另一端面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机舱冷却系统内还设置有前部滤网和后部滤网,所述前部滤网与所述拢风筒的另一端连接,设置在机舱冷却系统首端,所述后部滤网与所述空气换热器连接,设置在机舱冷却系统末端,用于防止外部杂物进入机舱冷却系统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机舱冷却系统内还设置有若干段风管,包括:
前部风管,串联连接于电动百叶窗和空气换热器之间;
后部风管,串联连接于空气换热器和后部滤网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机舱冷却系统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支架,所述支架对称设置于每套机舱冷却系统的两侧,用于将机舱冷却系统固定在机舱内壁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百叶窗包括:
百叶窗框架,为中空长方体结构;
若干叶片,等距离设置于所述百叶窗框架内,每个叶片的两端分别与百叶窗框架的两个侧壁可转动连接;
电动执行机构,垂直悬挂于所述百叶窗框架的其中一个侧壁上,与每个叶片连接,可控制各个叶片的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动执行机构根据机舱内部温度调节叶片的开度,进而控制机舱外部空气进入机舱冷却系统的流量:
机舱内部温度越高,所述电动执行机构控制叶片转动,使其越趋向水平位置,机舱外部空气进入机舱冷却系统的流量越大;
机舱内部温度越低,所述电动执行机构控制叶片转动,使其越趋向竖直位置,机舱外部空气进入机舱冷却系统的流量越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换热器是由多组具有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各组金属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各层通道相互独立、分层叠放,分别供内部与外部空气流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构成内流道、外流道,使机舱内、外空气流向在空间上互相垂直,并通过金属片进行热量交换;其中,
所述内流道沿机舱外部空气流向,由机舱前部向尾部延伸;
所述外流道与内流道分层设置且互相垂直。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滤网和拢风筒从机舱前部伸出,所述电动百叶窗、空气换热器、风管、支架均设置于机舱内部。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自然风冷散热的机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滤网与拢风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后部风管与后部滤网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72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时快照任务的执行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础浇筑用底板锚杆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