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珊瑚内生真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68345.2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7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邓业成;蒙思妤;邓志勇;骆海玉;韦坚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7/08;A01N63/30;A01N43/22;A01P3/00;C07D31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诺正鑫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9 | 代理人: | 罗华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草 珊瑚 真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珊瑚内生真菌及其应用,所述内生真菌为假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J‑10,保藏号为CGMCC No.40055,于2022年1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所述内生真菌对罗汉果白绢病菌和罗汉果根腐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相关植物病原真菌的灭菌制剂;本发明还公开了内生真菌J‑10的发酵产物、发酵产物中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内生真菌J‑10发酵产物及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发现其具有广谱抗病性,对9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效果,本发明以植物内生真菌为资源,可用于制备抗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新型农用杀菌剂,对农作物真菌病害的绿色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珊瑚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中某一时期生活在活的植物组织内、不引起植物组织产生明显病害症状的真菌。植物内生真菌是近三十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受到关注的微生物类群,自从产紫杉醇的红豆杉内生真菌被报道后,植物内生真菌研究在生理活性物质领域开始暴发式增长。植物内生菌具有很强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能力,能产生很多在医药和农药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活性物质,可用于开发成新药和新型生物源农药。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生素类、抗菌肽类、生物碱类、大环内酯类、萜类、酚类、醌类、几丁质酶、葡聚糖酶、挥发性物质等,利用内生真菌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开发新型农用杀菌剂具有巨大潜力。植物内生真菌还可通过重寄生、空间或营养竞争以及诱导植物抗性等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因而可用于开发防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菌剂。内生真菌能够存在于宿主植物组织内,与宿主植物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发挥生防作用。宿主为内生菌提供水分、营养物质和生存场所,使其基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植物病害的控制效果稳定;内生菌能够在宿主组织内长期存在,对植物病害能产生持久的控制效果。因此,植物内生真菌在植物病害防治领域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
有研究证明,从具有独特药用价值的植物中发现可产生新型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的可能性较高。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为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草珊瑚全株可供药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等作用。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阑尾炎、盆腔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闭经、创口感染、菌痢等疾病。还可以治疗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有缓解、缩小肿块、延长寿命、改善自觉症状等功效,无副作用。目前对草珊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本身的药用价值和应用方面,而对其内生真菌的研究和报道甚少。
本发明从草珊瑚植株中分离出内生真菌,通过抗菌活性及活性物质研究,旨在利用草珊瑚内生真菌开发出新型灭菌制剂,用于农作物真菌病害的防治,对于农作物病害的绿色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珊瑚内生真菌J-10,并研究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同时还提供了内生真菌J-10发酵产物、发酵产物中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并对其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对罗汉果白绢病菌(Sclerotiumrolfsii)、罗汉果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玉米大班病菌(Setosphaeriaturcica)、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和茶轮斑病菌(Pestallozzia theae)等植物病原真菌有着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草珊瑚内生真菌,分类命名为假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J-10,已于2022年1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CGMCC No.400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8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