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吻合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8403.1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5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世保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嘉宏智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60 | 代理人: | 李晓康 |
地址: | 4541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吻合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吻合装置及方法,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微小血管吻合和缝合过程中费时费力的问题。该发明含有球囊扩张器、自动充放液装置、可吸收血管支架、缝合装置和钉血管机,其中球囊扩张器连接自动充放液装置的注射接口,可吸收血管支架套接在球囊扩张器的外部,可吸收血管支架扩张后内嵌于两个血管断端,缝合装置通过滑动卡槽连接在钉血管机的下表面,缝合装置中的带线绊缝合线含有弓形钉、可吸收绊钉和伸缩线,其中可吸收绊钉的一端为针尖,该端部设有倒刺,另一端设有穿线孔,两个穿线孔之间设有尾线,尾线分为两段,一段带有反向线扣,一段末端为环扣。该技术可以减少血管缝合难度,提高血管修复速度,减少术后再栓塞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及其临床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吻合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大血管的吻合,如股动、静脉的修复,因管腔粗大,管腔的前后壁可清晰的分开,肉眼或辅助放大镜下即可很好的缝合。但对于中小血管的修复,特别是动脉伴行的静脉,因管壁薄,前后壁很容易贴合在一起,引起缝合困难,而且非充盈下缝合的针距很难控制,术后漏血时有发生。为改变这种情情况,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磁管法、吻合夹法、针环法及人工血管吻合法。磁管法可以快速使血管吸在一起,减少了缝合过程,但存在磁力弱、体积大、需永久植入体内等弊端;吻合夹法可以使血管内膜对合更平整,但存在夹持力不易控制,造成血管漏血、狭窄风险,而且不可吸收材质的吻合夹将来会影响血管的舒缩发育;针环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血管吻合器方法,常用品牌为coupler吻合器,吻合速度较快,但也存在体积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不易翻转,不可吸收等不足,所以目前人工缝合仍为占主流。
然而常规的人工血管吻合,特别是微小血管吻合时,因血管腔细小,血管壁较薄,未充盈状态的血管较细,管腔不容易看到,管腔前后壁很容易贴合地一起,需助手协助,术者耐心才不至于缝合到血管后壁,费时、费力,而且针距、边距不易控制,因此需要一种容易操作、手术成功率高的的血管缝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微小血管吻合和缝合过程中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高效可靠的血管吻合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血管吻合装置及方法:含有球囊扩张器、自动充放液装置、可吸收血管支架、缝合装置和钉血管机,其中球囊扩张器连接自动充放液装置的注射接口,可吸收血管支架套接在球囊扩张器的外部,可吸收血管支架扩张后内嵌于两个血管断端,缝合装置通过滑动卡槽连接在钉血管机的下表面,钉血管机通过缝合装置将两个血管断端缝合,其中缝合装置含有钉盒、定位板、带线绊缝合线和顶推弹簧,其中钉盒内顺序排列有多排带线绊缝合线,带线绊缝合线一侧通过顶推弹簧连接钉盒内表面的一侧边,其另一侧连接钉盒出钉口处的定位板,其中带线绊缝合线含有弓形钉、可吸收绊钉和伸缩线,其中可吸收绊钉的一端为针尖,该端部设有倒刺,另一端设有穿线孔,两个穿线孔之间设有尾线,尾线分为两段,一段带有反向线扣,一段末端为环扣,反向线扣和环扣彼此扣接在一起;弓形钉两钉角的末端内分别设有固定槽,固定槽之间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尾线引出槽,钉血管机推动缝合装置中的带线绊缝合线穿透血管壁连接血管断端处。
优选地,所述球囊扩张器含有球囊、L形金属导管和钝性直形针,钝性直形针的末端连接L形金属导管的首端,首端侧的L形金属导管的中部设有侧方通气孔,末端侧的L形金属导管的尾端设有连接口,球囊采用等张力设计,其颜色呈蓝色,充气后球囊的直径约为血管直径的1.1-1.2倍,球囊的长度为血管直径的3-6倍,球囊充气或充液扩张后球囊远端呈锥形,近端呈柱形。
优选地,所述自动充放液装置含有壳体、注射接口、微形活塞腔、微形活塞杆、充液开关、放液开关,微形电传动推杆,微形电传动推杆和微形蓄电池,其中壳体端部设有注射接口,内部设有微形活塞腔、微形活塞杆、充液开关、放液开关,微形电传动推杆,微形电传动推杆和微形蓄电池,微形活塞腔的一端连接注射接口,微形活塞腔内套接有微形活塞杆,微形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微形电传动推杆,微形电传动推杆分别串联充液开关、放液开关后,并联接入微形蓄电池形成两个控制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世保,未经徐世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84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水草清理船
- 下一篇:一种全轮电子转向后双驱全向平衡重式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