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软米外观品质的选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0377.6 | 申请日: | 2022-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8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梦龙;孙明法;刘凯;朱国永;严国红;王爱民;唐红生;施伟;张桂云;赵绍路;孙一标;宛柏杰;朱静雯;代金英;胡蕾;程新杰;岳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A01H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外观 品质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软米外观品质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采用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极低,稻米外观表现高度透明的突变体作为亲本,与外观品质不好的软米进行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加上分子标记和外观扫描仪筛选,选育出外观品质透明的优良株系,最后选育出外观品质透明的软米新品系。本发明针对单个目标性状,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可用于水稻品种的外观品质改良,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和高品质育种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良软米外观品质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范围内的最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30年来,中国水稻生产通过高产育种、超高产育种、超级稻育种和绿色超级稻育种等计划的实施,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但稻米品质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虽然软米粳稻品种在口感上得到了市场的欢迎和追捧,但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外观品质一般。当前生产上多数低直链淀粉(9%左右)软米粳稻品种稻米外观呈云雾状,透明度差,降低了稻米的商品价值,在外观上难以与东北以及日本大米(透明、卖相好)竞争。虽然通过提高稻米含水量至17%以上可提高其透明度,但是往往造成稻米不耐储藏,甚至霉变等问题。在没有新的软米基因资源被发现之前,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外观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既能够保有原来良好的食味品质,同时又能够显著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呈现透明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改良软米存在的外观品质一般的缺点,提供一种改良软米外观品质的方法,该方法借助一个低垩白突变体,与外观品质一般的软米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同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外观扫描仪测定,针对目标性状,提高育种效率,从而培育出外观品质优秀的软米新品系。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种改良软米外观品质的选育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在“滨海818”群体中筛选出一份低垩白材料,相比野生型垩白粒率13%,垩白度3.79%,该材料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极低,稻米外观表现高度透明,作为亲本改良软米外观品质;
(2)该低垩白材料作为父本,选取南粳9108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授粉,收取F1杂交种;
(3)F1正季种植,南粳9108作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收取BC1F1和F2种子,Wx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基因,江苏省推广应用的软米品种主要利用Wx基因的等位变异基因Wxmq,对F2种子发苗进行PCR技术进行特异扩增,来鉴定Wxmq的不同基因型,出现三种条带型:低直链淀粉亲本南粳9108的带型(439bp和292bp)、突变体带型(439bp和200bp)以及双亲杂合带型(439bp、292bp和200bp),选取外观透明,且含有Wxmq基因的中间材料作为BC1F1群体;
(4)BC1F1种植与轮回亲本9108回交,取叶片进行PCR技术进行特异扩增,收取双亲杂合带型(439bp、292bp和200bp)的种子,进行外观扫描测定,选取外观透明,且含有Wxmq基因的中间材料作为BC2F1群体;
(5)重复步骤(4),一直得到BC4F1,回交次数越多,后代基因型越接近轮回亲本;
(6)BC4F1自交,取叶片进行PCR技术进行特异扩增,收取双亲杂合带型种子,从中选取外观透明,且含有Wxmq基因的中间材料作为BC4F2群体;
(7)重复步骤(6),一直选取到外观透明,其他性状与轮回亲本性状保持一致的稳定株系。
所述的父本是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极低,稻米外观表现高度透明的低垩白突变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03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