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71934.6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7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顾鑫;张文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8 | 分类号: | G01M1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黄锐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寿命 测试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方法,采用两个支撑元件支撑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显示面板具有实际曲率半径,两个支撑元件对应第二段设置;采用施力元件下压显示面板以使显示面板弯曲至预设曲率半径,预设曲率半径小于实际曲率半径,施力元件位于显示面板的背离支撑元件的一侧,施力元件位于两个支撑元件之间;获取显示面板在预设曲率半径下的预设寿命;根据实际曲率半径、预设曲率半径和预设寿命,获取显示面板的实际寿命。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方法可以改善现有曲面产品的寿命测试方法中寿命测试应力分布与产品实际应力分布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曲面显示产品进入人们视野。与平面显示产品相比,曲面显示产品由于屏幕弯曲导致玻璃承受了一个成形应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曲面显示产品虽可短期承受弯曲应力,但长期作用下的疲劳效应不甚明确,尤其是曲率半径很小,玻璃基板越厚的情况下。如果设计的过于保守,比如曲率半径很大,就不能满足曲面视觉效果;如果设计的过于极端,曲率半径很小,曲面显示产品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破片的现象。这是因为曲面显示产品的基板是脆性材料的玻璃,在切割磨边过程中都会产生很多微裂纹,而玻璃的破坏强度就依赖于这些微裂纹的数量和尺寸。随着时间的增加,弯曲状态玻璃边缘的微裂纹也会增长,破坏强度会降低。当其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尺寸,破坏强度不能承受玻璃的弯曲应力,则弯曲的玻璃就会开裂。
为了保证曲面显示产品的质量,避免终端客户使用时发生破片问题,曲面显示产品需要经过严苛的信赖性测试。对于曲面强度验证,常采用高曲率加速实验来评估曲面显示产品的使用寿命,即将曲面显示产品弯曲至更高曲率状态下静置,并记录曲面显示产品的寿命。
目前高曲率加速实验采用纯圆弧治具,利用纯圆弧治具夹持曲面显示产品,使得曲面显示产品弯曲至更高曲率,此方法下,产品在测试过程中的应力分布与产品实际的应力分布有较大差异,无法实现产品的等效检测,降低可靠性评估结果。此外,现有纯圆弧治具无法兼容不同曲率产品,纯圆弧治具的曲率是固定的,适用于特定曲率的曲面显示产品,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曲率的曲面显示产品,频繁制作治具,造成成本及时间损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方法,可以改善现有曲面产品的寿命测试方法中寿命测试应力分布与产品实际应力分布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实现等效检测,利于对市场不良率的准确预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该方法可以兼容不同曲率产品,降低治具制作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采用两个支撑元件支撑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实际曲率半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个所述支撑元件对应所述第二段设置;
步骤B2、采用施力元件下压所述显示面板以使所述显示面板弯曲至预设曲率半径,所述预设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实际曲率半径,所述施力元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离所述支撑元件的一侧,所述施力元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元件之间;
步骤B3、获取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预设曲率半径下的预设寿命;
步骤B4、根据所述实际曲率半径、所述预设曲率半径和所述预设寿命,获取所述显示面板的实际寿命。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B1中,所述支撑元件抵接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支撑部;
在所述步骤B2中,所述施力元件抵接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受力部,采用至少两个所述施力元件下压所述显示面板的受力部,所有所述受力部关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部关于所述第二段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受力部之间的距离满足下述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19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