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线绞直贴标工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1996.7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9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锐;曹波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锐 |
主分类号: | B21F1/02 | 分类号: | B21F1/02;B21F23/00;B08B1/02;H01B13/00;H01B13/34;B65C9/08;B65C9/26;B65H54/44;B65H57/14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孔玲珑 |
地址: | 246003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线 绞直贴标 工艺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电缆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缆线绞直贴标工艺、系统,电缆线绞直贴标系统包括机箱、承载台、初次绞直组件、擦拭组件、二次绞直组件、贴标组件和两个输送组件,所述承载台设置在机箱的顶部,两个所述输送组件对称设置在承载台的外侧壁上,所述初次绞直组件、擦拭组件、二次绞直组件和贴标组件依次设置在机箱的顶部,并且初次绞直组件、擦拭组件、二次绞直组件和贴标组件位于两个输送组件之间的位置,本发明两个夹紧绞直部件中的绞直座和绞直轮相对移动对电缆线进行初次绞直作业,双向螺杆带动两个移动绞直部件相对移动,两个移动绞直部件缓慢靠近对电缆线进行夹紧绞直,实现对电缆线进行二次绞直,确保了电缆线的出厂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缆线绞直贴标工艺、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缆生产后,为了体现电缆产品的相关性能及参数,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电缆生产厂家通常在电缆上贴上载明电缆相关信息的标签,这就要用到贴标装置。
公开号为CN11160584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线绞直贴标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顶面中部固接有立板一,立板一前端面两侧上部均转动安装有绕线辊,所述绕线辊的下端均转动安装有导向轮,所述立板一后端面一侧还固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相靠近的所述绕线辊固接,所述工作台顶面中部还安装有绞直机构,绞直机构包括立板二,两块所述立板二相靠近一端上侧均固接有绞直器一,其中一侧所述立板二的侧壁还固接有水平板,水平板顶面滑动连接有绞直器二。该发明设计合理,运行稳定,且能实现电缆的连续贴标作业,且在贴标前对电缆进行绞直处理,很好的保证了电缆贴标的质量,为电缆高质量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但是,上述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其一,该专利直接利用绞直器一和绞直器二对电缆线进行绞直,一次性绞直后的电缆线质量不佳,绞直后的电缆线还会有少量弯曲;其二,该专利在对电缆线贴标前没有对电缆线进行擦拭,贴标处容易沾上污物影响贴标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线绞直贴标工艺、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次性绞直后的电缆线质量不佳,绞直后的电缆线还会有少量弯曲和电缆线贴标前没有对电缆线进行擦拭,贴标处容易沾上污物影响贴标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缆线绞直贴标系统,包括机箱、承载台、初次绞直组件、擦拭组件、二次绞直组件、贴标组件和两个输送组件,所述承载台设置在机箱的顶部,两个所述输送组件对称设置在承载台的外侧壁上,所述初次绞直组件、擦拭组件、二次绞直组件和贴标组件依次设置在机箱的顶部,并且初次绞直组件、擦拭组件、二次绞直组件和贴标组件位于两个输送组件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初次绞直组件包括固定架、安装板、驱动电机、转动杆、两个导轨和两个夹紧绞直部件,所述固定架架设在机箱的顶部,两个所述导轨对称设置在固定架靠近承载台的外壁上,两个所述夹紧绞直部件对称设置在两个导轨上,每个所述夹紧绞直部件均包括移动板、拉动杆和若干个绞直座,所述移动板滑动安装在两个导轨上,所述拉动杆铰接在移动板靠近固定架的外壁上,若干个所述绞直座呈等间距设置在移动板上,每个所述绞直座内均转动安装有绞直轮,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固定架远离承载台的外壁上,所述驱动电机水平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转动杆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且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夹紧绞直部件中的拉动杆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擦拭组件包括U型架、连接板、连接套和两个擦拭部件,所述U型架架设在机箱的顶部,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承载台的底部,所述连接套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套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通槽,两个所述擦拭部件对称设置在U型架内,每个所述擦拭部件均包括驱动气缸、擦拭板和海绵板,所述驱动气缸竖直设置在U型架内,所述擦拭板安装在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海绵板安装在擦拭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锐,未经王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19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