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3191.6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8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聂洪岩;王帅杰;梅哲朋;姚远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晨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9 | 代理人: | 朱永林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电抗 器匝间 绝缘 试验 模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模型包括包封完好匝间绝缘试验模型(8),所述包封完好匝间绝缘试验模型(8)包括环氧树脂筒(1),所述环氧树脂筒(1)外设置包膜铝线,所述包膜铝线外缠绕环氧玻璃丝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筒(1)外包绕2根包膜铝线,所述包膜铝线的一端包绕聚酰亚胺薄膜,另一端为去除包膜后的裸露的铝线(2),所述裸露的铝线(2)旁包绕聚酰亚胺薄膜,在包绕后的包膜铝线的表面设置环氧树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薄膜的长度为160-170mm;所述裸露的铝线(2)的长度为25-3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膜铝线平行包绕于所述环氧树脂筒(1)上,所述包膜铝线之间的间距为40-6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筒(1)的外径为150mm,高度为90mm,包膜铝线的直径为4.7mm,包膜铝线内部的铝线的直径为4.25mm,外部缠绕3层聚脂薄膜和一层非织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包膜铝线的裸露的铝线(2)部分距环氧树脂筒(1)的边缘的距离为40-60mm,且平行于环氧树脂筒(1)的中心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同侧的另外一根所述包膜铝线端部不超过环氧树脂筒(1)的边缘,并与环氧树脂筒(1)的中心轴线成45°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模型还包括包封开裂匝间绝缘试验模型(9),在所述包膜铝线外缠绕环氧玻璃丝带前,在所述包膜铝线外放置多个铁片,包封固化后,将铁片取出,得到包封开裂匝间绝缘试验模型(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模型还包括开裂修复后匝间绝缘试验模型(10),将所述包封开裂匝间绝缘试样模型中的模拟裂纹(11)使用绝缘修复材料修复后,得到开裂修复后匝间绝缘试验模型(10)。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环氧树脂筒;
(2)处理包膜铝线,在每根包膜铝线的一端去除绝缘层得到裸露的铝线,另一端以及裸露的铝线旁的包膜铝线外包绕聚酰亚胺薄膜;
(3)将步骤(2)中的2根包膜铝线并行缠绕于环氧树脂筒后,缠绕环氧玻璃丝带;
(4)烘干后进行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31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