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赤眼蜂蜂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74692.6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2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胤;唐晓东;赵杨;吴宏达;吴爽;赵跃坤;肖晖;由莉;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M29/3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红媛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赤眼蜂 固定 装置 | ||
一种赤眼蜂蜂卡固定装置,涉及一种赤眼蜂蜂卡固定装置。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赤眼蜂卡直接悬挂在禾叶上,容易被大风吹至稻田内,从而影响赤眼蜂卵粒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影响赤眼蜂有效寄生螟虫卵块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赤眼蜂蜂卡固定装置可以固定在地面上,也可以通过吊环挂在树上。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柱体的高度,柱体为空心结构可以减轻装置的重量;将手柄向外拉带动压板一起运动,然后将蜂卡的下方空白部分夹在压板和凹槽的侧壁之间;保护罩可以对太阳和雨水进行阻挡,并且格栅可以防止鸟类捕食未成年的赤眼蜂卵,成年后的赤眼蜂通过螺纹外筒的中空部分再从格栅的缝隙处释放,大大提高了赤眼蜂的存活率,防止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赤眼蜂蜂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赤眼蜂,顾名思义是红眼睛的蜂,不论单眼还是复眼都是红色的,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的一种寄生性昆虫。赤眼蜂的成虫体长0.5~1.0毫米,黄色或黄褐色,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交配活动是在寄主体内完成的。它靠触角上的嗅觉器官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其成虫长不到1毫米,翅呈梨形,具单翅脉和穗状缘毛。跗节3节,明显。幼虫在蛾类的卵中寄生,因此可用以进行生物防治。实验室繁育的微小赤眼蜂(T.minutum)已成功地用来防治各种鳞翅目(Lepidoptera)农业害虫。赤眼蜂为卵寄生蜂,在玉米田可寄生玉米螟、黏虫、条螟、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卵。赤眼蜂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昆虫,能寄生玉米螟卵的赤眼蜂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铁岭赤眼蜂。但以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最重要。
目前,在对赤眼蜂卡的固定装置都是悬挂在禾苗上,现有技术中,赤眼蜂卡直接悬挂在禾叶上,容易被大风吹至稻田内,从而影响赤眼蜂卵粒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影响赤眼蜂有效寄生螟虫卵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赤眼蜂卡直接悬挂在禾叶上,容易被大风吹至稻田内,从而影响赤眼蜂卵粒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影响赤眼蜂有效寄生螟虫卵块效果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赤眼蜂蜂卡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赤眼蜂蜂卡固定装置是由尖部底盘1、螺栓2、柱体3、手柄4、弹簧5、螺纹内筒6、压板7、螺纹外筒8、格栅9、保护罩10和吊环11组成;
所述的尖部底盘1的上表面为平面且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一个通孔,侧壁均匀设置多个尖部结构且尖部朝下,尖部底盘1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大;在尖部底盘1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一个套环1-1,套环1-1的侧壁上对称设置两个螺纹孔;
所述的柱体3为空心结构,柱体3的侧壁从上至下均匀设置两列盲孔3-1,两列盲孔3-1对称设置,盲孔3-1的内壁设置内螺纹,柱体3的上表面中心处设置凹槽3-2,凹槽3-2的内壁为一个长方体结构,凹槽3-2中竖直设置一个压板7,压板7的一个侧壁上固定弹簧5和手柄4,弹簧5位于压板7和凹槽3-2的内壁之间且弹簧5始终处于收缩状态;手柄4穿过弹簧5从压板7的一端延伸至柱体3的外部,手柄4穿过柱体3的侧壁且与侧壁为滑动连接;柱体3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螺纹内筒6,所述的螺纹内筒6的外壁设置外螺纹,螺纹内筒6的上端为敞口结构且内部为空心结构,凹槽3-2完全位于螺纹内筒6的内部;两个螺栓2将套环1-1与柱体3的两列盲孔3-1螺纹固定;
所述的保护罩10为圆台结构且内部为空心结构,保护罩10的上端为封闭结构,保护罩10的底端的外圈均匀设置一圈格栅9,格栅9远离保护罩10的一端与螺纹外筒8的外侧壁固定,螺纹外筒8的顶部高于格栅9,螺纹外筒8为空心圆筒结构且上下均为敞口结构,螺纹外筒8的内壁设置内螺纹,螺纹外筒8的内壁与螺纹内筒6的外壁螺纹连接;保护罩10的顶部中心处固定一个吊环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4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